[发明专利]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池包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415654.X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8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梁;郑培辉;李柱;吴敏;李兵;王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星玛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稳定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池包,包括电池壳体、第一散热隔板、第一电池模组、定框、第二电池模组和第二散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隔板、第一电池模组、定框、第二电池模组和第二散热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电池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壳盖、底壳,所述壳盖与底壳配合,所述底壳的一端侧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底壳的对应另一端侧壁设置有出风口。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包结构设计简单,紧凑性强,第一散热隔板和第二散热隔板上的缓冲弹簧能够保证电池内部不会因为外部颠簸晃动,导致电池包内部器件发生内部松动,同时该电池包在不影响电池包内的容纳情况下,保证了电池包的内部稳定与散热的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电池包。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与电池包的电池模组工作时的发热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大功率充放电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寻求一种有效可靠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动力电池包常用的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风冷、液冷和制冷剂直冷四种,其中液冷系统由于具有冷却效率高的优点被国内外的主流车企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电池包的液冷系统结构设计较为复杂,管路及接口零部件众多,汽车长期在复杂工况下工作时,出现颠簸情况时,容易导致电池包内部松动,引起安全隐患,同时如果电池包结构设计不合理,散热出现问题影响电池包寿命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池包,以防止电池包由于震动而导致电池包内部松动,引起安全隐患,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池包,包括电池壳体、第一散热隔板、第一电池模组、定框、第二电池模组和第二散热隔板,所述第一散热隔板、第一电池模组、定框、第二电池模组和第二散热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电池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壳盖、底壳,所述壳盖与底壳配合,所述第一散热隔板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卡口,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通过定框固定,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在定框内通过分离板隔离,所述定框的上方两端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单头卡扣,所述单头卡扣与第一散热隔板上方的卡口对应,所述单头卡扣与卡口扣接,所述底壳的一端侧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底壳对应的另一端侧壁设置有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隔板的上方和第二散热隔板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隔板、第二散热隔板和定框的左右两侧外壁各设置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所述底盖的左右两侧内壁设置有容纳固定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的柱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呈半圆柱型。
优选地,所述电池壳体、第一散热隔板和第二散热隔板以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池包,结构简单,长期在复杂工况下工作时,第一散热隔板和第二散热隔板上的缓冲弹簧能够保证电池内部不会因为外部颠簸晃动,导致电池包内部器件发生内部松动,同时第一散热隔板和第二散热隔板与进风口和出风口配合,保证散热正常进行。延长电池包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星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星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56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