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隐球菌的样本分析仪、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5630.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5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苟理尧;王官振;祁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51;G01N21/75;C12M1/00;C12M1/34;C12Q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姗姗;张颖玲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球菌 样本 分析 方法 以及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检测样本中的隐球菌的样本分析仪、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样本分析仪包括:采样装置、样本制备装置、光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与所述光学检测装置电连接并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控制配置为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以下步骤:从所述光学检测装置获取所述光学信息中的至少两种光强度信息,并且根据所述至少两种光强度信息区分出所述待测样本中的隐球菌粒子群。本发明利用致病性隐球菌具有厚荚膜的特性可快速准确地对样本是否存在隐球菌感染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体外诊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样本中的隐球菌的样本分析仪、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隐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人体侵袭性感染的真菌。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包括17种和18个变种,对人致病的最主要是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新生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可存在于人体体表、口腔和肠道中。
隐球菌一般为外源性感染。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由肺经血道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最常见的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新生隐球菌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AIDS、恶性肿瘤、糖尿病、器官移植及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近20年来,隐球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国外已成为AIDS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AIDS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免疫抑制患者中,隐球菌感染的发病率约为5%~10%,在AIDS患者中,隐球菌的感染率可高达30%。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感染隐球菌,死亡率可高达63%。在国内已将隐球菌病与病毒性肝炎等同列为乙类传染性疾病,是人类面临的一种严重的真菌病。
目前隐球菌的检测方法有墨汁负染法、培养鉴定法、抗原检测法、抗体检测法、核酸检测法等。
脑脊液墨汁负染法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隐球菌检测手段。致病性隐球菌菌体外有宽厚荚膜,折光性强,用墨汁负染色时,荚膜包裹着菌体使其不被墨汁着色,因此可以见到圆形透亮菌体外包裹着一较厚的空白带,而脑脊液中的正常细胞、其他病原菌及非致病性隐球菌被墨汁染成黑色,在显微镜下不能被观察到。
培养鉴定法是将标本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致病性隐球菌在25℃和37℃孵育均可生长,而非致病性隐球菌在37℃时不生长。培养2~5天后观察菌落形态特点,取菌落进行生化鉴定。新生隐球菌酚氧化酶试验阳性,脲酶试验阳性,能同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肌醇和棉子糖,但不能发酵糖和醇类。
抗原检测法即用乳胶凝集试验、ELISA、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法等免疫学方法检测脑脊液或血浆中隐球菌荚膜多糖特异性抗原的方法,其中以乳胶凝集试验(latexagglutination test,LAT)最常用。LAT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使用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作为载体,将可溶性抗体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结合,制备成致敏胶乳颗粒,然后与待测标本中的抗原发生,多个胶乳颗粒发生交联,出现凝集。
抗体检测法使用放射免疫法和试管凝集试验以检测血清中的隐球菌抗体。
核酸检测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样本中致病性隐球菌的特异性核酸序列,一般为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基因(CAP10)。
墨汁负染法和培养鉴定法的检测灵敏度较低,且培养鉴定法的培养时间较长。抗原、抗体检测法和核酸检测法虽然灵敏度较高,但其假阳性率较高,检测成本较高,且这类检测并非常规检测项目,是否进行这类检测需要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来判断,因此主观因素也是制约这类检测项目开展的原因之一。
因此,需要开发更为方便且准确的检测隐球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快速,且准确的检测隐球菌的样本分析仪及方法。
为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所述样本分析仪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5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