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货架自复位拉压型隔减震装置及其隔减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14777.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3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徐赵东;梁淑一;尹凌锋;董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F5/00 | 分类号: | A47F5/00;A47B91/04;A47B9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货架 复位 拉压型隔 减震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大型货架自复位拉压型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型货架,所述大型货架通过支柱和滚轮安装于楼板上,所述大型货架与楼板之间设有若干隔减震单元;所述隔减震单元包括连接钢板以及若干自复位拉压型阻尼器和楼板预埋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与大型货架的底梁固定连接,并与楼板之间有一定空隙,所述自复位拉压型阻尼器设置于楼板上且与大型货架的底梁有一定空隙,所述楼板预埋钢板与楼板固定连接并与楼板互相垂直,与大型货架底梁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述自复位拉压型阻尼器,设置于连接钢板和楼板预埋钢板之间并通过楼板预埋钢板上预紧螺栓的拧紧力给予其预紧力,用于限制大型货架的侧移,包括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预紧弹簧、粘弹性材料体以及传力钢板;其中,所述粘弹性材料体设置在第一限位筒与第二限位筒之间并套设有预紧弹簧,所述第一限位筒设置于连接钢板一侧,并与设置在传力钢板一侧的第二限位筒平行;
所述楼板预埋钢板上设有若干预紧螺栓,所述预紧螺栓与传力钢板的另一侧紧密接触,给予传力钢板预紧力使粘弹性材料体夹紧于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之间;所述楼板预埋钢板上还设有若干供传力钢板另一侧连杆插入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与连杆配合防止传力钢板滑脱;
所述隔减震单元,关于连接钢板对称设置若干,以限制多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或振动;
所述预紧弹簧两端分别与连接钢板和传力钢板连接,套设在粘弹性材料体外侧,设置于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之间;
所述第一限位筒与第二限位筒均为薄壁钢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货架自复位拉压型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筒与第二限位筒的直径、长度均相同,且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的长度等于粘弹性材料体的长度的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货架自复位拉压型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预埋钢板上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预紧螺栓通过螺纹孔与楼板预埋钢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货架自复位拉压型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设于楼板预埋钢板上,并面向自复位拉压型阻尼器的一侧,限位滑槽为非穿透性孔道,与传力钢板上连杆的尺寸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货架自复位拉压型隔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弹性材料体为圆柱体或棱柱体,由高耗散粘弹性材料制成。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型货架自复位拉压型隔减震装置的隔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大型货架底梁上的连接钢板与垂直于楼板设置的楼板预埋钢板之间安装自复位拉压型阻尼器,所述楼板预埋钢板关于连接钢板对称设置,以限制多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或振动;
通过楼板预埋钢板上的若干螺纹孔安装预紧螺栓,所述预紧螺栓给予自复位拉压型阻尼器的传力钢板预紧力,并对粘弹性材料体和预紧弹簧产生预压,防止粘弹性材料体滑脱;
当放置有大型货架的楼板受到水平地震作用或振动时,所述大型货架自复位拉压型隔减震装置使大型货架底部形成一个刚度薄弱层,减少楼板传递给大型货架的水平地震作用或振动,起到隔震效果;
楼板上设置的楼板预埋钢板在地震作用下发生侧移,带动装置受压一侧的传力钢板压缩粘弹性材料体和预紧弹簧以发生往复变形,由于高耗散粘弹性材料的高阻尼特点,将吸收和耗散由于地震作用或振动产生的能量,连接钢板的侧移和振动受到约束和限制,大型货架的侧移与振动随之同时受到约束和限制,有效减小大型货架在地震或振动作用下产生的侧向位移,起到减震效果;
在装置受拉一侧的粘弹性材料体和预紧弹簧与传力钢板之间的作用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但由于对自复位拉压型阻尼器进行了的预压,粘弹性材料体残留的预紧力使其仍然能够夹紧于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之间,使整个装置正常发挥作用;
当水平地震作用或振动逐渐减小或结束时,受压一侧的粘弹性材料体和预紧弹簧由压缩变形产生的弹力传递给连接钢板,使大型货架恢复到作用前的状态,受拉一侧的粘弹性材料体和预紧弹簧的弹力同样使该侧恢复到作用前状态,装置整体恢复到初始状态,起到自复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47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