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有人/无人协同编队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3867.9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4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宇航;查文中;孟祥瑞;王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李明;赵吉阳 |
地址: | 10008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有人 无人 协同 编队 系统 任务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有人/无人协同编队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设置影响任务分配的影响因素;对各所述影响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收集待训练数据并设计支持向量机模型,将所述待训练数据输入至所述支持向量机模型中,以训练所述支持向量机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任务分配。可以灵活选择影响任务分配的因素,增加辅助系统的鲁棒性,可以根据用户关心的点进行修改;从数据驱动的角度进行任务分配,减少了算法设计者对任务分配目标函数设置的片面性;采用一对一法的支持向量机可以提高任务分配的高可靠性,相比一对多法,一对一法的多分类方法可以减小一对多带来的偏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人/无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有人/无人协同编队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一种面向有人/无人协同编队系统的任务分配系统、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有人/无人编组协同作战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研究的重点。有人/无人协同编队主要是指有人平台在完成对战场信息的综合处理和态势评估分析后,根据任务需求、战场态势、可用资源等多种要素科学规划协同作战方案,并将作战方案以指令形式发送至无人平台。无人机在有人战机的指挥控制下,可迅速完成目标攻击、毁伤评估等任务。随着战场态势越来越复杂,对有人平台规划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少有人平台的工作压力,急需一种辅助系统,帮助有人平台进行任务分析,并自动地将任务合理的分配给无人平台。
有人/无人平台任务分配的目的是在满足各项战术和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将不同位置、价值和威胁程度的目标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无人平台,并对无人平台进行编队和设计粗略路径,使得整个有人机/无人机编队的整体作战收益最大,代价最小。
相关技术一中,论文“有人/无人机编队打击时敏目标任务分配”,针对有人/无人机编队协同打击地面时敏目标的任务分配问题,利用有人/无人机编队系统总体框架和时敏特性函数,构建有人/无人机编队协同打击地面时敏目标的任务分配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通过引入矩阵型编码提升任务效率,通过引入针对死锁问题的解码方法来解决任务分配的时序问题。
但是,该方法采用遗传算法解决任务分配问题,求解时效性差,对于任务数量多,变量空间大的问题计算复杂度高。
相关技术二中,论文“有人机/无人机编队协同攻击任务分配方法研究”,针对有人机/无人机编队协同空战的任务分配问题,给出时序约束下的任务分解方法,采用改进的合同网协议建立任务分配模型,通过引入熟人库来提高任务分配的效率,通过引入任务有效性和黑板机制来实现对时序任务的处理。
但是,该方法采用的合同网方法,由于引入熟人库,不能保证每次任务分配的回报最高,降低了该方法的任务分配的最终能效;
相关技术三中,论文“有人机/无人机编队协同任务分配方法”,以合同网协议(contract net protocol,CNP)和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有人机/无人机编队MAS结构和基于投标过程的任务分配模型,将任务优先权引入任务分配模型中,可以实现预先任务分配和执行过程中动态任务分配,保证动态环境下编队整体分配效能较优。
但是,该方法需要有人平台对新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增加了有人平台的工作量,增加了有人平台的工作负荷;
相关技术四中,论文“有人/无人机混合编队协同任务分配方法”,在多无人机协同任务分配的基础上,分析了有人/无人机编队协同作战的突出特点,着重研究飞行员工作状态对参与任务分配的各无人机作战效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飞行时间和工作负载的飞行员工作状态评价模型,并对传统无人机作战效能函数的数学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有人机飞行员工作状态影响下的无人机效能评估模型。
但是,该方法考虑了有人平台任务处理能力对任务分配的影响,但任务评估效能还存在作者的主观特点,不能反映有人平台能力对任务分配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38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