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缓冲减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3446.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3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冷天海;茆小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科洛特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2;F16F9/3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朱晓林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缓冲 减震器 | ||
本发明属于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缓冲减震器,包括储油筒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调节在储油筒内,且活塞杆外周面设置有活塞密封套,且所述密封套外周面固定在储油筒内周面上,所述活塞密封套将活塞杆位于储油筒内的一端包覆,所述储油筒上套接有弹簧,且该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杆裸露在储油筒外的区域上,所述储油筒的筒底设置有内弹簧柱,且所述内弹簧柱另一端设置有阻隔密封件,所述阻隔密封件紧贴储油筒内壁,所述阻隔密封件与活塞密封套设置有减震油腔,所述减震油腔内充满减震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减震器对小幅度震动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内置的弹簧实现了内部的减震避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缓冲减震器。
背景技术
如何能够让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骑手们更加舒适,免于由于路面不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颠波、疲劳之苦,在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广泛实用的今天,大家都对减震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也随之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减震器装置,如液压减震器,弹簧减震器,油气弹簧减震器,弹簧螺纹不规则减震器等。但是,由于生产成本和技术等原因,现在电动自行车领域一直使用的减震器效果均不太理想。减震器结构比较简单,甚至内部很少有真正的减震器应有的构造,所以就很难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仅仅起到了固定弹簧的作用。它的减震弹簧要起到支撑车身和所载重量的作用,一直以来,所做的弹簧弹性很强,这样就牺牲了弹簧的减震性。当所载重量较轻时,弹簧就很难被压缩,难以起到应有减震的作用,骑行时车身就会有一种硬棒棒的感觉。
针对这一情况,公开号为CN201258935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弹簧减震器,由上连接头,减震上座,承重弹簧,减震弹簧,减震腔,橡胶衬套,减震下座,下连接头,减震杆和弹簧卡座组成:其中上连接头与车架连接,减震杆内穿过减震上座通过螺纹连接,承重弹簧与减震弹簧位于减震上座与减震下座之间,同时套于减震杆与减震腔之外,橡胶衬套套于减震腔之外,位于承重弹簧、减震弹簧与减震腔之间,具有防止减震腔体与减震弹簧、承重弹簧金属之间的磨擦,可起到保护各个部件之间抗磨擦,降低金属磨擦产生的噪音的作用,减震腔、下连接头与减震下座铸造连接,下连接头与车架连接,具有固定减震器的作用,弹簧卡座由硬橡胶制作而成,套于减震腔之外,上、下面有螺纹槽,具有固定承重簧与减震簧,减少直接接触磨擦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缓冲压力,吸收震波,增加舒适度的作用。
上述方案虽然能够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但是双弹簧柱的设置会在出现大幅度振动时造成减震弹簧的寿命缩短,从而失去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缓冲减震器,解决了现有减震器对小幅度震动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内置的弹簧实现了内部的减震避震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减震油对储油筒筒底的连续冲击,提高了储油筒的寿命。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次缓冲减震器,包括储油筒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调节在储油筒内,且活塞杆外周面设置有活塞密封套,且所述密封套外周面固定在储油筒内周面上,所述活塞密封套将活塞杆位于储油筒内的一端包覆,所述储油筒上套接有弹簧,且该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活塞杆裸露在储油筒外的区域上,所述储油筒的筒底设置有内弹簧柱,且所述内弹簧柱另一端设置有阻隔密封件,所述阻隔密封件紧贴储油筒内壁,所述阻隔密封件与活塞密封套设置有减震油腔,所述减震油腔内充满减震油。
基于内弹簧柱使用频率太大,极易造成内弹簧柱疲软,同时将更换内弹簧柱工序繁多的问题,所述内弹簧柱与阻隔密封件之间设置有气囊腔,所述气囊腔底部设置在内弹簧柱顶端,将气囊腔从内弹簧柱所在的区域区分开来。
基于上述气囊腔在反复挤压或者长期极限压缩后,极易出现气囊出现裂纹,造成泄露气体的问题,将气囊腔和内弹簧柱相结合,内弹簧柱设置在气囊腔内,且阻隔密封件与内弹簧柱之间形成间距。
再进一步的,所述内弹簧柱包括上板、下板、弹簧丝,所述弹簧丝设置在上板和下板之间,且弹簧丝外周面包覆有弹性多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科洛特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科洛特轻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3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制作加工复合杀青生产工艺
- 下一篇:低压锁存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