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赋码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2801.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赛腾标识系统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382;B23K26/7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张德斌 |
地址: | 101312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赋码方法及系统。该赋码方法包括以下内容:通过激光打标机在自上而下依次具有图案层和荧光油墨层的基材的图案层上雕刻形成若干孔,以通过若干孔显露若干荧光油墨点,进而形成荧光标识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赋码系统,包括激光打标机和自上而下依次具有图案层和荧光油墨层的基材;通过激光打标机在图案层上雕刻形成若干孔,以通过若干孔显露若干荧光油墨点,进而形成荧光标识码。本发明使得激光打标机能够形成荧光标识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追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赋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会在产品或产品的包装等基材上赋码,以实现产品信息追溯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赋码方法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喷码机将油墨以墨点的形式喷出,喷出的墨点在基材表面形成点阵,点阵的不同排列即形成不同类别的及携带不同信息的标识码。第二种是通过激光打标机雕刻基材表面,在基材表面形成刻痕,进而通过不同的刻痕形成不同类别的及携带不同信息的标识码。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领域的厂家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包装,都希望通过鲜艳的包装吸引消费者,因此,大部分厂家会在产品或产品的包装等基材上印刷五颜六色的图案(例如,商标、宣传画等),以形成图案层,再在图案层表面赋码。同时,为了提高识读率和提高美观效果,此时一般赋荧光标识码。荧光标识码是喷码机将荧光油墨以墨点的形式喷出,在基材表面形成荧光点阵,当用激发光光源照射时,荧光点阵中的每一个墨点均会发出荧光,进而通过若干光斑的组合形成荧光标识码。显而易见的,此种荧光标识码只能通过喷码机喷印形成,而不能通过激光打标机雕刻形成。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赋码方法及系统,能够通过激光打标机雕刻形成荧光标识码。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赋码方法,包括以下内容:通过激光打标机在自上而下依次具有图案层和荧光油墨层的基材的图案层上雕刻形成若干孔,以通过若干孔显露若干荧光油墨点,进而形成荧光标识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赋码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激光打标机和自上而下依次具有图案层和荧光油墨层的基材;通过激光打标机在图案层上雕刻形成若干孔,以通过若干孔显露若干荧光油墨点,进而形成荧光标识码。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自上而下依次具有图案层和荧光油墨层的基材,并通过激光打标机在图案层雕刻形成若干孔,以通过若干孔显露若干荧光油墨点,进而使得激光打标机能够形成荧光标识码。
2.本发明通过设置激光打标机雕刻每一孔时进行探测,因此,不但能够保证激光打标机雕刻图案层的同时不破坏荧光油墨层,进而有效提高赋码成功率,而且由于验证了组成荧光标识码的每个光斑均能有效识读,因此,有效提高了实际应用时荧光标识码的识读率。
本发明应用灵活,操作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信息追溯技术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赋码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激光打标机在自上而下依次具有图案层和荧光油墨层的基材的图案层上雕刻形成若干孔,以通过若干孔显露若干荧光油墨点,进而形成荧光标识码。其中,孔的深度能够显露荧光油墨即可,图案层厚则孔深,图案层薄则孔浅。
本实施例中,荧光标识码包括荧光二维码、荧光字符和荧光数字码;同时,本实施例中,基材可以是待加工成瓶盖的板材,也可以是成品盖,当为待加工成瓶盖的板材时,可以在制盖厂实施上述方案,当为成品盖时,既可以在制盖厂实施上述方案,又可以在产品包装线上封盖时实施上述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赛腾标识系统股份公司,未经北京赛腾标识系统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2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