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行并联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11037.2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5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坤;吉硕;刘勇;孙震源;徐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机器人 | ||
1.一种助行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鞍座装置(1)、主撑杆装置(2)、副撑杆装置(3)、驱动轮装置(4)、随动轮装置(5)、底盘装置(6),所述鞍座装置(1)底面三点位置与主撑杆装置(2)和两个副撑杆装置(3)的上端固连,主撑杆装置(2)与副撑杆装置(3)均可通过电控实现伸缩效果,主撑杆装置(2)下端固定在驱动轮装置(4)上;两个副撑杆装置(3)下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底盘装置(6)中的相应位置;两组驱动轮装置(4)和两组随动轮装置(5)分别固定在底盘装置(6)的前后和左右四个接点位置,带动整体结构在地面上实现前后移动或者转向移动;底盘装置(6)包括后右曲梁(601)、后左曲梁(602)、前右曲梁(603)、前左曲梁(604)、电池(605),所述后右曲梁(601)、后左曲梁(602)、前右曲梁(603)和前左曲梁(604)顺序首尾相接,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形成对位的铰接孔,所述两组驱动轮装置(4)分别嵌入前后两个铰接孔内进行固定,所述两组随动轮装置(5)分别嵌入左右两个铰接孔内,通过上螺帽(501)和下螺帽(502)进行固定,最终底盘装置(6)的四条曲梁首尾铰接相连,可实现自由张合变形的四边形结构;所述电池(605)分别封装固定在前右曲梁(603)和前左曲梁(604)下端内部,为设备提供直流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行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鞍座装置(1)包括腰带(101)、卡扣(102)、束带(103)、鞍座片(104),所述腰带(101)中点处固连在鞍座片(104)后上端位置,两端再分别向前环绕延展后卡接固定在前置的卡扣(102)的左右两端内部,束带(103)上端卡接固定在卡扣(102)下面的开孔内部,束带(103)下端固定在鞍座片(104)前端开槽处,鞍座片(104)为用户在坐姿或站姿时提供支撑,并且通过腰带(101)、卡扣(102)和束带(103)卡接固定后,对用户骨盆及腰部实施安全绑缚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行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主撑杆装置(2)包括主撑杆上支座(201)、第一销轴(202)、主液压杆(203)、主液压缸(204)、主撑杆(205)、螺帽(206)、螺栓销轴(207)、主撑杆下支座(208),所述主撑杆上支座(201)向上固定在鞍座片(104)下表面的中心点处,主液压杆(203)上端通过第一销轴(202)铰接固定在主撑杆上支座(201)上,可实现铰接转动,主液压杆(203)下段内嵌在主液压缸(204)内,可通过电控实现伸缩效果;主液压缸(204)下端与主撑杆(205)上端固连,主撑杆(205)下端开孔,通过螺栓销轴(207)和螺帽(206)与主撑杆下支座(208)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行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副撑杆装置(3)包括副撑杆上支座(301)、第二销轴(302)、副液压杆(303)、副液压缸(304)、副撑杆(305)、球窝支座(306),所述副液压杆(303)的上端通过第二销轴(302)铰接在副撑杆上支座(301)上,副液压杆(303)下段内嵌在副液压缸(304)内,可通过电控实现伸缩效果,所述副液压缸(304)下端焊接固定在副撑杆(305)上端,副撑杆(305)下端球头铰接内嵌在球窝支座(30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10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