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9859.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邢家富;何立岩;孙明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B29C39/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增强 环氧树脂 绝缘体 制作 模具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密接插件的绝缘体制作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底座内部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推杆可相对移动地容置于底座的通孔内,推杆的顶部与底座的顶部之间形成用于浇注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模具型腔;底座上沿径向开设有长方形切口,推杆上沿径向开设有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与长方形切口相连通;限位板及挡板由长方形切口、长方形通孔插入,并与底座相连,限位板及挡板上安装有多个销钉,销钉的顶部伸入模具型腔中;圆板A及圆板B连接于底座的底部,圆板A与圆板B上插设有与推杆底部螺纹连接的内六角螺钉。本发明较机加工节省成本,缩短了周期、且成型好、强度高、方便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密接插件的绝缘体制作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全海深水密接插件是全海深潜水器关键器件之一,而绝缘体作为水密接插件的关键器件之一起着承压跟抗变形的的作用。现有的水密连接器绝缘体存在以下问题:绝缘体采用机械加工跟高温硫化两种形式,其中机加形式是采用环氧玻璃布棒为材料,通过车床加工形成,其缺点为成本高、周期长、整体一致性不好;另一种为硫化形式,即把氯丁橡胶放入硫化模具后通过加温加压形成,其缺点为成型不好且强度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制作方式存在的绝缘体强度不够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制作模具包括底座、推杆、限位板、挡板、圆板A及圆板B,其中底座内部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推杆可相对移动地容置于底座的通孔内,该推杆的顶部与底座的顶部之间形成用于浇注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模具型腔;所述底座上沿径向开设有长方形切口,所述推杆上沿径向开设有长方形通孔,该长方形通孔与所述长方形切口相连通;所述限位板及挡板由长方形切口、长方形通孔插入,并与所述底座相连,该限位板及挡板上安装有多个销钉,该销钉的顶部伸入所述模具型腔中,用于浇注出芯数与销钉数量相等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绝缘体;所述圆板A及圆板B连接于底座的底部,该圆板A与圆板B上插设有与所述推杆底部螺纹连接的内六角螺钉,所述推杆底部在初始状态与圆板A抵接,该内六角螺钉在成品出模时通过内六角扳手扭转,通过与所述推杆底部的螺纹连接实现推杆整体沿轴向移动,进而将成品推出所述模具型腔。
其中:所述底座上的通孔分为沿轴向开设的直径不同且彼此相通的通孔A和通孔B,该通孔A及通孔B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底座上的长方形切口上端贯穿于通孔B,下端开至所述底座的底面,该长方形切口与通孔B的贯穿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板及挡板连接的内螺纹孔A;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开设有用于与圆板A和圆板B连接的内螺纹孔B。
所述推杆分为上下设置的小圆柱体及大圆柱体,该小圆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销钉数量相同的通孔C,所述大圆柱体上沿径向开设有所述长方形通孔,该大圆柱体的底部开设有与长方形通孔相连通的内螺纹通孔。
所述限位板为长方形,放置于所述推杆的长方形通孔内,该限位板的两端容置于所述底座上的长方形切口中;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底座连接的通孔E,中间开设有数量与所述销钉相同的通孔D。
所述挡板为长方形,放置于所述推杆的长方形通孔内,该挡板的两端容置于所述底座上的长方形切口中;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与底座、限位板连接的通孔F,中间开设有凹槽,各所述销钉直径较大端的圆柱体容置于凹槽中,并通过所述限位板的下面卡住。
所述圆板A靠近外边缘的位置沿周向开设有用于与底座连接的通孔G,该圆板A的中间开设有供所述内六角螺钉穿过的通孔H。
所述圆板B靠近外边缘的位置沿周向开设有用于与底座、圆板A连接的通孔I,该圆板B的中间开设有供所述内六角螺钉穿过的通孔J。
所述通孔I及通孔J均为沉孔,该通孔I直径较大的一端朝下设置,所述通孔J直径较大的一端朝上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98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车辆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