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仪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9536.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姚婷;卢永波;张勇杰;杨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J1/00;F21V19/00;F21V23/00;F21V23/04;F21Y115/10;F21W131/4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辐射仪,所述辐射仪包括灯源、主机和用于支撑所述灯源和所述主机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灯源和所述主机上下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灯源包括灯罩、灯座和设置在灯座上的LED芯片,所述LED芯片设置于所述灯罩内部,所述LED芯片包括UVB灯珠、UVA灯珠和蓝光灯珠;所述主机包括辐射强度探头,所述辐射强度探头用于检测UVB、UVA和蓝光的辐射强度。本发明辐射仪同时可建立紫外线、蓝光相关生物检测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射仪。
背景技术
生物检测模型是通过药物、辐射等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对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组织工程皮肤、离体皮肤等生物研究对象进行处理,制备成缺损或亚健康的生物模型,用于体外验证各种药品、化妆品等试剂的治疗/缓解有效性、刺激性、致敏性、吸收性等功能功效,也可用于研究生物检测模型在药品、化妆品等试剂作用下的内在变化机制。
太阳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其中可见光中的蓝光以及不可见光中的紫外线光的生物学效应是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紫外线的光生物学效应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紫外线辐射设备,而蓝光是近几年人们日益关注的一种光线,其损伤性也逐渐被人们广泛认知。
建立研究光生物学效应的生物检测模型,即模拟太阳光中的UVB、UVA以及蓝光等波长的光线,对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组织工程皮肤、离体皮肤等进行一定辐射剂量的辐射,以诱导生物研究对象中细胞生长因子、功能蛋白表达等发生变化,或者对细胞造成损伤,然后作为体外诊断试剂、药品、化妆品等有效性实验的载体,亦可用于光线对不同细胞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
目前用于建立紫外线相关生物检测模型的光源多数为传统的汞灯,是利用汞蒸气被激化而发出紫外光线,其优点在于研究成本低,使用方便,可调控辐射剂量,保证批量化建造生物检测模型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紫外线灯管功耗大,寿命短,灯管的汞难以妥当回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在造模过程中紫外灯管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及臭氧,而高热及臭氧均会对生物研究造成干扰。
目前用于研究蓝光生物学效应的光源很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特定用途的医疗器械,比如:1)手持型蓝光线发生照射装备,建造基于细胞、组织工程皮肤、离体皮肤等生物检测模型,手持光源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无法控制光源与辐射物之间的平行距离以及辐射面积的局限性,无法准确控制辐照剂量,重复性低,辐照面积小,无法用于批量生物检测模型的建立;2)牙科光固化机,此类型设备主要由光固化机主机、光钎导光棒、电池、充电座、充电器、遮光板等组成,适合用于口腔内部照射操作,但是正由于其光钎导光棒的这种细长结构无法实现规模化建立生物检测模型的需求,且不能显示蓝光线的辐照剂量,不便于科学研究;3)医疗单位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光疗设备蓝光箱,其中的基本应用是通过蓝光照射降低新生儿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含量,达到治疗黄疸的功效,该装置辐射面积较大,可达到批量造模的效率,但是同样由于该装置体积较大,无法置于洁净区工作台内使用,且不能显示蓝光的照射剂量,不利于造模开展;4)为了研究蓝光的生物学效应,科研实验室自主组装的蓝光LED芯片,该组装型设备体积小,可用于超净台操作,但是该仪器无剂量测定装置,无定时装置,且辐照面积小,同样无法实现规模化造模;另一类蓝光灯源是由普通可见光光源发射光线,经过特制滤片过滤后产生蓝光线的设备,但是由于灯源和滤片位置的固定比较繁琐,辐射面积小,重复性差,不适合规模化造模需求。
因此,开发一种同时可建立紫外线、蓝光相关生物检测模型的辐射仪,则显得尤为重要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可建立紫外线、蓝光相关生物检测模型的辐射仪。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仪,所述辐射仪包括灯源、主机和用于支撑所述灯源和所述主机的支撑装置;其中,
所述灯源和所述主机上下平行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95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