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芯棒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9467.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1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秦捷;刘国栋;闫文秀;陈晋峰;赵旭;李忠武;葛晓燕;石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74 | 分类号: | B21B37/74;B21B3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苗丽娟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芯棒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步进冷床、驱动机构、入口温度检测装置、出口温度检测装置和水雾喷淋装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步进冷床升降和/或平移;水雾喷淋装置设置在步进冷床上,用于喷淋水雾使芯棒降温;入口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步进冷床的入口端,用于检测芯棒进入步进冷床前的温度;出口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步进冷床的出口端,用于检测芯棒离开步进冷床后的温度。本发明的芯棒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水雾喷淋装置对芯棒进行降温,通过入口温度检测装置和出口温度检测装置对芯棒温度进行实时检测,进而获得适宜温度的芯棒,使后续喷涂石墨效果较好,进而提高连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轧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棒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轧管机是将毛管套在长芯棒上,经过多机架顺次布置且相邻机架辊缝互错90°的连续轧制成钢管。
芯棒是连轧管机轧制的重要工具,芯棒的表面质量和成品质量息息相关,轧制前芯棒表面需要喷涂石墨,石墨的喷涂效果取决于喷涂前芯棒的温度,温度过低轧制前石墨形不成涂层,温度过高涂层会被破坏。因此,需要对芯棒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芯棒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棒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步进冷床、驱动机构、入口温度检测装置、出口温度检测装置和水雾喷淋装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步进冷床升降和/或平移;所述水雾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步进冷床上,用于喷淋水雾使芯棒降温;所述入口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步进冷床的入口端,用于检测芯棒进入所述步进冷床前的温度;所述出口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步进冷床的出口端,用于检测芯棒离开所述步进冷床后的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入口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出口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水雾喷淋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出口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入口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水雾喷淋装置的喷水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垂直位置检测装置和竖直位置检测装置,所述垂直位置检测装置、所述竖直位置检测装置和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垂直位置检测装置和所述竖直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驱动机构运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水平油缸和竖直油缸,所述水平油缸和所述竖直油缸分别通过对应的比例阀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垂直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机构、钢丝绳、定滑轮、配重、触发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步进冷床的上方,所述钢丝绳的一端通过固定机构与所述步进冷床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步进冷床的侧方;所述配重连接在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用于绷紧所述钢丝绳;所述触发机构设置在所述配重上,用于与所述检测机构配合完成位置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垂直位置检测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钢丝绳包括两根以上的等长的导向段,所述导向机构上设置有对应数量的穿绳孔,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穿绳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接近开关,所述配重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接近开关相对触发所述接近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激光测距仪,所述触发机构为设置在所述配重底面的反光板,所述激光测距仪设置在所述配重的下方并于所述反光板相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环境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环境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环境温度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芯棒温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驱动机构驱动步进冷床移动至芯棒入口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9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