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蝶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8327.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6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应兴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英科特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06 | 分类号: | F16K3/06;F16K3/314;F16K27/04;F16K27/08;F16K31/163;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绍阳;金海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蝶阀,包括:阀体,包括第一端盖、阀片、第二端盖和驱动轴,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有阀腔,阀片通过驱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阀腔内,驱动轴的一端伸出第一端盖,第一端盖、阀片和第二端盖上均形成有圆形通孔;弯管,其一端与第一端盖上的圆形通孔连接;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第一端盖上,其包括弯管固定板和气缸支架,弯管固定板用于固定弯管;气缸,安装在气缸支架上,气缸的驱动杆通过连接杆与驱动轴连接。本发明具有密封效果好和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蝶阀,具体涉及一种气动蝶阀。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很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例如我国的高铁技术,我国的高铁目前已经出口到很多国家,并受到了一致好评。我国的高铁技术采用了大量自主研发的技术,使高铁能够在高速运行的同时给乘客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
高铁的洗手间下水多采用蝶阀进行密封,现有技术中的蝶阀多采用翻板式结构,但是翻板式蝶阀对水和其它物体类密封效果较好,但是对气体密封性能较差,为了提高高铁的舒适性,需要研发一款既能够有效防水又能够有效防味儿的蝶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蝶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具有密封效果好,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动蝶阀,包括:阀体,包括第一端盖、阀片、第二端盖和驱动轴,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固定连接,二者之间形成有阀腔,所述阀片通过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所述阀片和所述第二端盖上均形成有圆形通孔;
弯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上的所述圆形通孔连接;
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其包括弯管固定板和气缸支架,所述弯管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弯管;
气缸,安装在所述气缸支架上,所述气缸的驱动杆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前述的气动蝶阀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外周壁上均设有多个过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
前述的气动蝶阀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朝向所述第一端盖的面上沿所述第二端盖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前述的气动蝶阀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内形成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与所述第二端盖上的所述圆形通孔同心布置,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槽位置相对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前述的气动蝶阀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弯头安装槽,所述弯管安装槽与所述第一端盖上的所述圆形通孔同心布置,所述弯管安装槽内设有第四密封圈,所述弯管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弯管安装槽配合的安装凸台。
前述的气动蝶阀中,优选地,所述弯管固定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弯管固定板上形成有弯头限位孔,所述弯头限位孔上形成有凸台限位台。
前述的气动蝶阀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形成有气缸杆连接孔,另一端形成有驱动轴连接孔,所述气缸杆连接孔为光孔,所述驱动轴连接孔的内壁上形成有沿轴向布置的齿牙,所述驱动轴的外壁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凸齿,还包括锁垫,所述锁垫的一端形成有驱动轴限位孔,另一端设有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和螺丝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
前述的气动蝶阀中,优选地,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前盖、气缸体、气缸后盖、活塞和所述驱动杆,所述气缸前盖与所述气缸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后盖与所述气缸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固定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并安装在所述气缸体内,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气缸前盖,且该端安装有连接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英科特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英科特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8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