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入式温度变送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407930.8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6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夏军;陈虎;张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全盛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K7/16;G01K1/08;G01K1/00;G01K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凯 |
| 地址: | 214437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高新区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入 温度 变送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入式温度变送器,所述插入式温度变送器包括电源机构、处理机构、降温机构、调节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电源机构底部固定安装有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底部固定安装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底部插接有检测机构。本发明通过冷气可对检测机构一端进行降温,从而可有效避免检测机构上的温度传递到处理机构内腔,同时通过降温机构表面的散热孔可将热量快速散热,从而将进一步的提升对检测机构的散热效果,通过旋转丝杆,丝杆另一端可在螺纹的推动下,通过固定板推动检测机构一端插进检测设备内腔,通过调节调节机构,从而可对检测机构的插入深度进行灵活调节,从而可有效提升对温度的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插入式温度变送器。
背景技术
温度变送器采用热电偶、热电阻作为测温元件,从测温元件输出信号送到变送器模块,经过稳压滤波、运算放大、非线性校正、V/I转换、恒流及反向保护等电路处理后,转换成与温度成线性关系的4~20mA电流信号0-5V/0-10V电压信号,RS485数字信号输出,将物理测量信号或普通电信号转换为标准电信号输出或能够以通讯协议方式输出的设备。温度变送器是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的仪表,主要用于工业过程温度参数的测量和控制。电流变送器是将被测主回路交流电流转换成恒流环标准信号,连续输送到接收装置。
但是,现有的插入式温度变送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的插入式温度变送器在使用过程中检测机构一端插进高温的检测液中,而现有的变送器无法对温度进行阻隔,从而导致高温沿着护筒传递到表头里去,从而对表头造成损坏。
2、现有的插入式温度变送器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跟随实际使用需求对检测机构的插入深度进行灵活的调节,从而导致测量精准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式温度变送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插入式温度变送器在使用过程中检测机构一端插进高温的检测液中,而现有的变送器无法对温度进行阻隔,从而导致高温沿着护筒传递到表头里去,从而对表头造成损坏,现有的插入式温度变送器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跟随实际使用需求对检测机构的插入深度进行灵活的调节,从而导致测量精准度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入式温度变送器,所述插入式温度变送器包括电源机构、处理机构、降温机构、调节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电源机构底部固定安装有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底部固定安装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底部插接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表面套接有调节机构;
所述电源机构由电源、密封圈和电源线组成,所述电源一端固定镶嵌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腔插接有电源线,且电源线一端与电源电性相连;
所述处理机构由显示屏、支撑架、减震弹簧、散热铝板、主板、散热扇和防水胶膜组成,所述显示屏固定镶嵌在处理机构表面,所述处理机构内腔一体成型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共设置有多组,所述减震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铝板,所述散热铝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主板,所述支撑架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所述处理机构内壁表面固定包覆有防水胶膜;
所述降温机构由球形护罩、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孔组成,所述球形护罩内腔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半导体制冷片共设置有两组,所述球形护罩表面开设有散热孔;
所述调节机构由安装板、安装螺栓、锥形密封套、万向球、丝杆和固定板组成,所述安装板表面两端插接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板表面中间插接有锥形密封套,且锥形密封套内腔贯穿有护筒,所述安装螺栓两侧均活动镶嵌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顶部均固定焊接有丝杆,所述固定板固定焊接在降温机构底部,所述丝杆顶部螺旋贯穿固定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全盛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全盛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79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道路扬尘的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履带式自平衡转载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