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越既有铁路的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7563.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4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夏有为;郭晨光;廖明;王泓刚;陈震;袁林;李响;何庆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E01D101/26;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越 既有 铁路 悬臂 浇筑 连续 施工 方法 | ||
跨越既有铁路的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方法涉及跨越既有铁路的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目前跨越既有铁路施工时施工与运营相互干扰大等问题而发明的。0#块采用钢管立柱支架法现浇完成。0#块施工完后,利用塔吊在0#块上拼装挂篮进行梁段悬浇。直线段混凝土在挂篮悬浇施工结束前浇筑。在完成梁体各悬灌段及边跨直线段施工后,合龙段混凝土注完毕后,在顶面覆盖厚层土工布。边跨合龙完成后,拆除主墩临时支座及永久支座约束,张拉及注浆纵向通长预应力束、合龙束;中跨合龙后,拆除边孔支架和中支点水平方向临时约束,张拉及注浆纵向通长预应力束、合龙束,完成体系转换。优点是能保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越既有铁路的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高速铁路的发展,新建铁路跨越原有线路在所难免,受施工现场环境影响,如何保证跨越既有线施工安全和质量,成为各相关单位共同研究的课题。目前,跨越既有铁路施工时,通常均存在结构设计复杂、要求施工工期短、安全风险大、施工及运营相互干扰大等施工特点,因而施工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施工难度小,安全风险低的跨越既有铁路的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施工顺序为:主墩0#块施工→挂篮普通块施工→边跨直线段→边跨合龙段施工→中跨合龙段施工。
一,0#块施工工艺;
0#块采用钢管立柱支架法现浇完成,梁体一次性浇筑,选用支架作为承重0#块临时结构,支架在墩身两侧对称布置。支座采用铁路桥梁球型钢支座。支座安装后即按规定锚固支座螺栓,采用重力式灌浆法灌浆固定。支座安装完成后将上下板通过锚栓或焊接方式临时固定,待合龙前解除锁定。临时固结结构为墩顶每侧两个混凝土临时支墩,并设置预埋钢筋伸入梁体锚固。
安装底模板、外侧模板、内模板、过人洞模板:
⑴安装底模:
0#块底模支承在支架横梁上,底模铺设根据支架纵横梁布置以及底模架设计施工。模板面与支座面相平,模板底钢梁用楔木或钢板垫平,墩外部分钢梁下设置螺旋式千斤顶,支承在支架上,调整底模板标高。底模与墩身的缝隙用玻璃胶拌成腻子刮平、打光、涂脱模剂处理。
⑵外侧模板:
腹板、横隔板外侧模板用型钢和平面大钢模板加工组拼,以对拉螺栓定位,安装在左右两侧的支架上,在支架平台上搭钢管支架,外侧模板钢管支架上设有横向预应力张拉工作台。标高、模板的垂直度和拆模采用千斤顶调整。
⑶内模板和过人洞模板:
0#梁段的内模分三部分,即横隔板内模、腹板和顶板内模。模板选用钢模板组合。模板面涂上脱模剂,以使梁面平整光洁。过人洞模板要支立牢固,内外加强固定,防止跑模变形。
⑷端板与堵头板:
端模上有钢筋和预应力管道伸出,位置要求准确,模板拟采用钢模。模板内模及内部顶部模板除梗肋部分做特殊加工外,其余部分采用型钢作为背楞,横向用Φ48钢管或型钢通过扣件及拉杆将内、外模框架拉紧,在安装时注意对压浆孔进行保护,安装后用海绵或其他材料封堵周围空隙,内模就位后用方木或型钢将内外侧模顶紧,用脚手架及可调式承托配合,将内模顶紧,并设剪力撑将各杆件联成整体。
安装钢筋,各梁段纵向非预应力筋采用搭接焊。
采用可拆卸组合式劲性骨架,对0#块底板两片钢筋精确定位,形成骨架;采用角钢卡具和钢制端模卡槽,对梁部其他钢筋精确定位。钢筋骨架绑扎适量的垫块,以保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桥梁采用两向应力体系,即纵向、横向。
⑴纵向预应力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75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土地批后监管的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密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