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型钢板桩的辊式连续冷弯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6706.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5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发明;张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图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0 | 分类号: | B21D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连续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U型钢板桩的辊式连续冷弯成型方法,其成型方法如下:将带刚放置在辊轮冷弯成型机上,带刚前进平滑地不断进入第一架至第十七架对称上下成对辊模中,使钢带两边对称压弯依次具有第一弯折处、第二弯折处、第三弯折处和第四弯折处,第一弯折处外侧竖直、第二弯折处与水平面呈增量角为θ5的形状、第三弯折处内侧竖直,铰平定型后,并送入切割机组定长切割,得到U型钢板桩成品,使U型钢板桩的U形主体和两侧锁扣结构同步成型,连续冷弯使相邻U型钢板桩锁扣呈直承载面,降低锁扣上行成型法的扭矩,节约辊架道次,利于提高相邻U型钢板桩连接承载性和可靠性,减少辊模耗损,避免弯曲裂纹,使U形钢板桩更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U型钢板桩的辊式连续冷弯成型方法,属于钢板桩成型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U型钢板桩是一种两侧带锁扣、整体呈字母U形状的型钢,具有止水性好,有利于抗震设计、可以重复使用、有利于抗震设等优点,可通过锁扣相互连接,将钢板桩用打桩机打入或压入地基,使其互相连结成钢板桩墙,用来挡土和挡水广泛应用于护岸工程、采掘工程、建筑的基础工程等,按生产工艺可分为热轧拉伸钢板桩和冷弯钢板桩,其中冷弯成型的工艺要求更易达到,成品刚度大,可成型的钢板桩长度大,可满足复杂形状生产而受到广泛关注。
现有技术中的U型钢板桩通过辊式冷弯成型时,将金属板带一次通过数对带孔型的辊轮,成型辊包括水平辊或立棍,随着辊轮的回转,使金属板带向前送进时,被连续地进行弯曲,以获得所需的截面形状,这是一种断面形状逐渐接近成品的塑形过程。
现有技术中的U型钢板桩辊式冷弯成型工艺存在以下缺陷:(1)U型钢板桩两侧的锁扣呈弧形倒弯结构,按欧钢联的设计理念采用上行成型法,除用上下对辊外还需侧立辊挤压帮助成型,导致设备成本和精准度要求高;(2)锁扣侧面呈弧形的连接接触承载力不足,顶部通过侧面立棍挤压,矫直力和成型性不足,导致连续扭曲扭矩较大,工艺复杂、对辊成型面的要求较高,影响锁扣连接可靠性;(3)弯曲道次的变形角度较大,容易超过板材和辊轮屈服强度极限,特别是对于碳或合金成分含量偏高的钢材,导致辊轮磨损严重,弯曲处表面粗糙,存在钝角弯曲破裂或裂纹,弯角处中性层迁移过于减薄,存在板材回弹角,影响塑性变形程度和材料刚度,导致成品质量难以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U型钢板桩的辊式连续冷弯成型方法,U型钢板桩的U形主体和两侧锁扣结构同步成型,连续冷弯使相邻U型钢板桩锁扣呈直承载面,降低锁扣上行成型法的扭矩,节约辊架道次,利于提高相邻U型钢板桩连接承载性和可靠性,减少辊模耗损,避免弯曲裂纹,使U形钢板桩更能满足使用需求。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U型钢板桩的辊式连续冷弯成型方法,其中,其成型方法如下:
S1:将带刚放置在辊轮冷弯成型机上,进入第一架对称上下成对辊模中,使钢带两边对称压弯呈与水平线为θ1的形状,θ1小于等于5°;
S2:带刚前进平滑地进入第二架对称成对辊模中,使带钢经步骤S1的两边对称第一弯折处、与水平线呈增量角为5°的形状;
S3:带刚前进平滑地进入第三架对称成对辊模中,使带钢两边对称压弯呈与水平线为θ2的形状,此第二弯折处位于第一弯折处的内侧,θ2小于等于5°;
S4:带刚前进平滑地进入第四架对称成对辊模中,使带钢经步骤S3的两边对称第二弯折处、与水平线呈增量角为5°的形状;
S5:带刚前进平滑地进入第五架对称成对辊模中,使带钢两边对称压弯呈与水平线为θ3的形状,此第三弯折处位于第三弯折处的外侧,θ3小于等于5°;
S6:带刚前进平滑地进入第六架对称成对辊模中,使带钢两边对称压弯,第二弯折处和第三弯折处分别与水平面呈增量角为5°和10°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图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图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67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