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软弱地质地区钢护筒和钢筋笼一体化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6688.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倪江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江苏舜点律师事务所 32319 | 代理人: | 杜东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弱 地质 地区 钢护筒 钢筋 一体化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软弱地质地区钢护筒和钢筋笼一体化施工方法,属于钢护筒和钢筋笼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1)硬化场地、(2)埋置钢护筒和钢筋笼、(3)安装钢柱、(4)搭建钢柱垂直度调节机构、(5)安装第一突刺机构和(6)混凝土浇筑。本发明具有能够使得桩的稳定性得到保证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护筒和钢筋笼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软弱地质地区钢护筒和钢筋笼一体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软弱地质地区是指地质中土为饱和黏土、淤泥或泥炭质土、有机质土和泥炭这些土质,该软弱地质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小、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和承载力低的特性。
在软弱地质上进行地基施工时,涉及到打桩环节,而在现有的打桩处理过程中,桩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桩的稳定性得到保证的在软弱地质地区钢护筒和钢筋笼一体化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软弱地质地区钢护筒和钢筋笼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硬化场地:在施工场地上浇筑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开设多个钢柱孔,其中,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下面开挖有与所述钢柱孔位置相对应的桩孔;
(2)埋置钢护筒和钢筋笼:在所述桩孔的孔壁上埋置钢护筒,在所述桩孔的底面埋置钢筋笼,其中,所述钢筋笼位于所述钢护筒内侧且与所述钢护筒相连接;
(3)安装钢柱:钢柱通过吊装其下端穿过所述钢柱孔进入所述桩孔内并且与所述钢筋笼相连接,其中,所述钢柱与所述钢护筒之间留有浇筑间隙;
(4)搭建钢柱垂直度调节机构: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围绕所述钢柱搭建钢柱垂直度调节机构;
(5)安装第一突刺机构:在所述钢柱的外侧壁上安装第一突刺机构,所述第一突刺机构上的突刺伸向所述钢护筒的内侧壁;
(6)混凝土浇筑:所述浇筑间隙浇筑混凝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考虑到施工场地为软弱地质地区,为减少地面施工过程中出现沉降,故将场地进行硬化,现有垫层因其层厚小和承载能力低,而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层,特别是为钢柱垂直度调解机构提供支撑;为了减少钢柱在伸至桩孔底面时,桩孔底面土层也出现沉降,故设置了钢筋笼,通过将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笼上形成桩底支撑层,稳定地为钢柱提供支撑;为了减少桩孔内侧壁的土层不稳定出现影响打桩,设置了钢护筒,通过钢护筒将桩孔内侧壁的土层撑住;浇筑间隙是供钢筋笼、钢护筒和钢柱三者间浇筑混凝土用;钢柱在吊装至桩孔内,可能存在不能达到预定的垂直度,需要钢柱垂直度调解机构进行垂直度的调整;为了提高钢柱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设置了第一突刺机构;该在软弱地质地区钢护筒和钢筋笼一体化施工方法能够保证在软弱地质地区打的桩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证。
第二种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延伸,所述钢柱垂直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分布在所述钢柱四周的多个千斤顶、数量与所述千斤顶的数量相一致的推板以及连接所述千斤顶和相对应的所述推板的连接杆,所述推板与所述钢柱相握合,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所述千斤顶水平放置且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千斤顶通过连接杆推动推板进行伸缩运动,达到调整钢柱的垂直度,由于千斤顶分布在钢柱的四周,其可以多方向推动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6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