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耙式电动排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06610.0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4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成;纪文义;高广智;严世超;郑萍;侯守印;柴誉铎;曲惠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15/16 | 分类号: | A01C15/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耙式 电动 方法 | ||
1.一种旋耙式电动排肥方法,该旋耙式电动排肥方法主要由施肥壳体(1)、档肥板(3)、左耙齿(4)、左连杆(5)、前曲连杆(8)、电驱单元(9)、后曲连杆(11)、右连杆(13)、右耙齿(14)来完成,其特征在于:施肥壳体(1)呈长方形结构,施肥壳体(1)前端设有进肥口(2),进肥口(2)呈下倾斜结构,进肥口(2)内侧有倾斜的挡 肥板(3),挡 肥板(3)可上下移动调整进肥口(2)下端开口的大小;施肥壳体(1)对应进肥口(2)的倾斜端底部至施肥口(15)间是一个平面,平面靠近施肥口(15)端向上翘起,施肥口(15)位于施肥壳体(1)底部中端,施肥口(15)呈上方下圆结构,施肥壳体(1)后端为封闭结构;施肥壳体(1)、上支架(6)、横支架(12)、前中空外壁(7)、后中空外壁(10)之间固定连接,上支架(6)与横支架(12)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横支架(12)另一端与施肥壳体(1)固定连接,起固定连接作用,前中空外壁(7)和后中空外壁(10)水平固定在横支架(12)上;前曲连杆(8)和后曲连杆(11)的形状对称、尺寸大小相同,前曲连杆(8)的中间横杆与前中空外壁(7)的尺寸大小相匹配,后曲连杆(11)的中间横杆与后中空外壁(10)的尺寸大小相匹配,前曲连杆(8)安装在前中空外壁(7)上,并能在前中空外壁(7)中灵活转动,后曲连杆(11)安装在后中空外壁(10)上,并能在后中空外壁(10)中灵活转动;前曲连杆(8)和后曲连杆(11)的前后总长度小于前中空外壁(7)与后中空外壁(10)间的距离;前曲连杆(8)和后曲连杆(11)的左右总长度大于左耙齿(4)和右耙齿(14)的长度;左耙齿(4)和右耙齿(14)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左连杆(5)和右连杆(13)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左连杆(5)和右连杆(13)的一端均开有2个连接口,2个连接口间的距离等于前中空外壁(7)与后中空外壁(10)间的距离;左连杆(5)的另一端与左耙齿(4)固定连接,右连杆(13)的另一端与右耙齿(14)固定连接;左连杆(5)通过2个连接口与前曲连杆(8)和后曲连杆(11)的左横杆连接,前曲连杆(8)和后曲连杆(11)的左横杆能在左连杆(5)的2个连接口中灵活转动;右连杆(13)通过2个连接口与前曲连杆(8)和后曲连杆(11)的右横杆连接,前曲连杆(8)和后曲连杆(11)的右横杆能在右连杆(13)的2个连接口中灵活转动;电驱单元(9)包含电机、控制电路、传动机构,电驱单元(9)与后曲连杆(11)中间横杆的延长端固定连接;肥料从进肥口(2)进入,在挡 肥板(3)的作用下肥料掉落在施肥壳体(1)底部带有上翘边缘端的平面上;电驱单元(9)通过接收上位机控制指令驱动后曲连杆(11)转动,进而带动左连杆(5)、右连杆(13)和前曲连杆(8)一起联动,进而带动左耙齿(4)和右耙齿(14)作往复圆周运动,将施肥壳体(1)底部带有上翘边缘端平面上的肥料旋耙至施肥口(15)处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66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