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bDREB2AL基因在制备耐盐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5345.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岳修乐;安黎哲;张国艳;赵智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20;A01H6/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bdreb2al 基因 制备 转基因 植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bDREB2AL基因的新应用,该基因可应用到耐盐转基因作物育种中以提高其耐盐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山离子芥CbDREB2AL基因在制备耐盐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盐胁迫是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高盐会直接或间接的在分子和生理水平上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作物的产量(Abogadallah 2014)。盐胁迫也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威胁,据统计受盐胁迫影响的土地面积在日益增加(Wang,Vinocur et al.2003)。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土地资源的减少,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盐碱地的开发和利用(Chang,Yang etal.2014)。在盐胁迫条件下,有些植物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重新形成离子和渗透平衡,以减少或避免受到的损害,使植物能够在高盐胁迫下恢复生长(Liu,Liu etal.2014)。筛选此类耐盐的基因用于对作物的耐盐性改良,是一项非常迫切也同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工作。
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是十字花科离子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高海拔亚高山草甸和砾石质山坡上,寒冷、干旱、强辐射的环境使其进化出了优秀的抗逆机制,具有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
发明人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高山离子芥CbDREB2AL基因,该基因编码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又名Chorispora exscapa)CbDREB2AL蛋白。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山萮菜(Es)、天蓝遏蓝菜(Nc)、琴叶拟南芥(Al)、拟南芥(At)以及花生(Ah)的同源基因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该基因具有耐旱和抗冻的特性,并因此获得了授权专利号为“CN108018291B”和“CN108018293B”的中国发明专利,在后续研究中,发明人又意外的发现了该基因具有耐盐特性,发明人通过检索并未发现CbDREB2AL基因还未被用于制备具有耐盐特性的转基因植株。
本发明公开了CbDREB2AL基因的新用途,该基因可应用到转基因作物育种中以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CbDREB2AL基因用于制备具有耐盐特性转基因双子叶植物的用途,所述CbDREB2A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双子叶植物优选拟南芥。
所述CbDREB2AL基因通过质粒转化方式制备具有耐盐特性转基因双子叶植物,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表达载体的构建;(2)农杆菌介导的转化;(3)转基因株系的筛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含有CbDREB2AL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植物表达载体包括双元农杆菌载体和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等,如PMDC32、pCAMBIA3301、pCAMBIA1300或其它衍生植物表达载体。携带有本发明编码基因CbDREB2AL的植物表达载体可通过Ti质粒、Ri质粒、植物病毒载体、直接DNA转化、显微注射、电导、农杆菌介导等常规生物学方法转化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被转化的宿主植物可以是拟南芥等双子叶植物。
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加工,如加入可在植物中表达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酶或发光化合物的基因(GFP基因、GUS基因等)、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标记物(庆大霉素标记物、卡那霉素标记物等)或是抗化学试剂标记基因(如抗除草剂基因)等。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考虑,可不加任何选择性标记基因,直接以逆境筛选转化植株。
本发明所提供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CbDREB2AL基因转化导入植物中,得到具有耐盐特性的转基因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5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