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雷达射频信号数字接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4613.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5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骆云飞;李玉楠;张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285 | 分类号: | G01S7/285;G01S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俞江 |
地址: | 21004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射频 信号 数字 接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雷达射频信号数字接收系统,采用多路微波前端和多路数字接收机设计,结合全FPGA数字信号处理,有效应对数字化接收机数据吞吐量大、运算速度高的要求,并且系统中与信号处理的串行通信在FPGA内部使用软CPU完成,这样既保证了功能的实现,又简化了设计,同时,在信号检测中还将使用邻信道抑制、信道跟踪等技术,以保证最终测量的正确性;此外本发明设计贯彻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的原则,尽量使得各个模块的功能相对独立、完整,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硬件接口连接线最少,方便各个模块之间独立设计、调试、检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雷达射频信号数字接收系统,属于雷达波接收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雷达接收机,即雷达中对回波信号进行放大、变换和处理的设备。大多采用超外差式接收机,并附加各种抗干扰电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且根据雷达体制的不同,一部雷达至少有一部接收机,有的雷达有几部甚至数千部接收机。现有技术雷达接收机结构复杂,实际应用过程中,稳定性差,易出现信号丢失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路雷达射频信号数字接收系统,采用多路微波前端和多路数字接收机设计,能够高效实现雷达波的接收与检测。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多路雷达射频信号数字接收系统,用于针对多路雷达射频信号进行处理,获得雷达波PDW描述;包括多路微波前端和多路数字接收机,其中,多路微波前端包括多路雷达微波接收通道,各路雷达微波接收通道的结构彼此相同,各路雷达微波接收通道分别由其输入端依次包括串联的输入开关、第一滤波器、限幅模块、预设增益大小的低噪放、第一功分器、幅相一致变频模块,幅相一致变频模块的输出端即为雷达微波接收通道的输出端;各路雷达微波接收通道的输出端分别对接多路数字接收机的各输入端;
多路微波前端用于针对各路雷达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获得各路雷达波中频信号,并将各路雷达波中频信号送往多路数字接收机,由多路数字接收机进一步处理获得雷达波PDW描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幅相一致变频模块由其输入端依次包括串联的第二滤波器、第一程控器、第一低噪声放大器、开关滤波器组、第一混频器、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并联带通滤波器组、第二混频器、第一带通滤波器、第二程控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即幅相一致变频模块为输出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并联带通滤波器组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三带通滤波器,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单侧端为并联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双掷端分别对接第二带通滤波器的其中一端、第三带通滤波器的其中一端,第二带通滤波器的另一端、第三带通滤波器的另一端分别对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双掷端,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单侧端作为并联带通滤波器组的输出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幅相一致变频模块还包括旁侧控制系统,旁侧控制系统包括恒温晶振、第二功分器、第一锁相源、第二锁相源、倍频放大器,其中,恒温晶振的输出端对接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端,第二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对接第一锁相源的输入端、第二锁相源的输入端,第一锁相源的输出端对接倍频放大器的输入端,倍频放大器的输出端对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输入端,第二锁相源的输出端对接所述第二混频器的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路数字接收机包括采样芯片模块、多路检测通道、数据融合模块、比幅比向侧向模块,其中,各路检测通道的结构彼此相同,各路检测通道分别由其输入端依次包括串联的数字信道化模块、幅度相位计算模块、信号检测模块、参数测量模块,参数测量模块的输出端即为检测通道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4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体育舞蹈练习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光膜外观饰条的生产方法及生产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