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故障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4090.X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廖兴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睿思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H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自动化 设备 故障 判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故障判断方法,涉及电力系统领域,方法包括:首先,获取变电站环境的噪声并实时记录噪声波形,获取噪声波形的噪声频谱;然后,响应于噪声频谱中检测到新的第一谐波分量,识别声音检测模块检测到突变噪声,根据各个噪声波形,获取各个噪声检测单元各自采集到突变噪声的时刻值Ti;然后,根据时刻值Ti、声波传播速度以及各个噪声检测单元的坐标,确定与突变噪声相匹配的故障设备的故障位置;最后,根据故障位置,在待选设备中选择与故障位置相匹配的第一设备为故障设备。本发明能够通过对变电站的噪声分析,判断异常噪声,实现对故障设备的判断识别,降低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故障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采用无人值守的方式运作相关设备或相关业务,并且,在变电站领域也采用了相关的无人值守技术对变电站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控制操作。
在现有技术中,无人值守的变电站设备一般是通过变电站设备内的故障传感器进行识别并报警,一方面而言,采用该技术手段需要较多的传感器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并不能完全对设备的故障行为进行监控,且传感器之间的故障判断并不兼容,不能很好地掌控整个变电站的设备运行状态。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故障判断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变电站设备故障判断方法,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集变电站内的声音信息,检测突变噪声,根据四个不同位置的噪声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到突变噪声的时间差,来确定突变噪声所来源的位置,以便在待选设备中选择出故障设备;本发明旨在通过对变电站的噪声分析,判断异常噪声,实现对故障设备的判断识别,降低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成本,并且整个变电站故障的判断参数实现了统一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故障判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设置于变电站内的声音检测模块针对所述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所采集的噪声并实时记录噪声波形;所述声音检测模块包括以菱形排列且水平排列的第一噪声检测单元、第二噪声检测单元、第三噪声检测单元、第四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二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三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四噪声检测单元在二维坐标系上的坐标分别为:A(a,0)、B(0,b)、C(-a,0)、D(0,-b),所述二维坐标系与水平面平行;所述a>0,所述b>0;
步骤S2、根据所述噪声波形,获取所述噪声波形的噪声频谱;响应于所述噪声频谱中检测到新的第一谐波分量或所述噪声频谱中的第二谐波分量的幅值变更大于预设比例系数,识别所述声音检测模块检测到突变噪声;
步骤S3、响应于所述声音检测模块采集到所述突变噪声,根据各个所述噪声波形,获取所述第一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二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三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四噪声检测单元各自采集到所述突变噪声的时刻值Ti;
步骤S4、根据所述时刻值Ti、声波传播速度v以及所述第一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二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三噪声检测单元、所述第四噪声检测单元的坐标A(a,0)、B(0,b)、C(-a,0)、D(0,-b),确定与所述突变噪声相匹配的故障设备的故障位置E(x,y);其中,1≤i≤4,i为正整数;所述故障位置E(x,y)满足:
其中,所述所述所述
步骤S5、根据所述故障位置E(x,y),在待选设备中选择与所述故障位置E(x,y)相匹配的第一设备为故障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睿思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睿思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40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监控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将中英混合及语气标签化的数据标注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