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冲击高阻隔型集装袋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3824.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5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瑞夫柔性包装(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16 | 分类号: | B65D88/16;B32B27/12;B32B27/32;B32B15/09;B32B15/20;B32B27/06;B32B27/36;B32B27/0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阻隔 集装 | ||
本发明专利涉及集装袋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耐冲击高阻隔型集装袋,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集装袋本体,集装袋本体包括外袋和内袋,外袋包括编织外层,编织外层为PE编织丝与尼龙编织丝混编形成,PE编织丝为经向丝,尼龙编织丝为纬向丝,经向丝与纬向丝的编织数量比为1.5:(1.5~3);在编织外层内侧设有防水透气膜层,防水透气膜层是通过在PE高分子透气膜两侧分别热压复合PP纺粘无纺布而形成;内袋包括铝膜袋、设置于铝膜袋与防水透气膜层之间的加强连接筋,铝膜袋包括涤纶树脂外层、铝箔、涤纶树脂内层,涤纶树脂外层、铝箔、涤纶树脂内层的厚度比为0.5:(0.8~1):0.5。本发明具有耐冲击性好、阻隔性强、防水性能优异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高温粉料的安全存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集装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冲击高阻隔型集装袋。
背景技术
集装袋又称柔性集装袋、吨装袋,是一种柔软、可曲折的包装容器,采用这种包装,不仅有利于提高装卸效率,特别适宜于散装粉粒状货物的包装,有利于促进散装货物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具有便于包装、储存及造价低等优点。集装袋特别适用于机械化作业,是仓储、包装、运输的理想选择,可广泛应用于水泥、化肥、食盐、糖、化工原料、矿石等散装物质的公路、铁路及海上运输的包装。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广泛地采用集装袋来运输粉粒状货物。集装袋的出现和使用,是粉粒状货物装运方式的一次质的革命。
公告号为CN10669762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耐冲击高阻隔复合型集装袋,包括集装袋本体,集装袋本体为热烫而成,在集装袋本体上部中间设有进料口,在集装袋本体下部中间设有出料口,集装袋本体由PE编织布和尼龙复合膜层组成,它们通过涂覆膜层连接,PE编织布由PE编织丝按照经纬比1:(1~2)编织而成,尼龙复合膜层由PE内层、粘合内层、尼龙层、粘合外层和PE外层依次连接而成,PE内层、粘合内层、尼龙层、粘合外层和PE外层的厚度比为1:(0.5~1.5):(2~5)(0.5~1.5):1,在集装袋本体上部设有加强型吊带。
这种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热烫工艺将PE编织布、涂覆膜层和尼龙复合膜加工形成集装袋本体,具有较好的韧性及耐冲击性,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乙烯基聚氨酯胶粘剂属于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其干燥速度慢、初粘性低、对非极性基材湿润性差、耐水性不佳、耐热性不高,对于温度高、吸水性高的粉料的储存运输存在缺陷,容易导致乙烯基聚氨酯胶粘剂粘结性降低,导致集装袋的韧性和阻隔性恶化,从而无法有效保持集装袋内粉料的存储安全。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冲击高阻隔型集装袋,具有耐冲击性好、阻隔性强、防水性能优异的优点,适用于高温粉料的长时间、远距离的安全存储。
本发明专利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耐冲击高阻隔型集装袋,包括集装袋本体,所述集装袋本体顶部中间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集装袋本体底部中间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集装袋本体包括外袋和内袋,所述外袋包括编织外层、设置于编织外层内侧的防水透气膜层,所述内袋包括铝膜袋、设置于铝膜袋与防水透气膜层之间的加强连接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外层与防水透气膜层形成外袋,当内袋装入温度较高、且易吸水的粉料后,由于防水透气膜层的透气性好,可以快速将内袋中的粉料散发的热量传导至编织外层,从而有助于及时将内袋的温度降低,减少高温粉料对内袋的高温损伤,另一方面,防水透气膜层的防水性较好,提高了集装袋本体的阻隔性,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水汽进入内袋,进而达到保持内袋中粉料干燥性的效果。
铝膜袋的阻隔性好,耐高温,能够进一步增强集装袋本体的阻隔性,达到有效保存粉料的效果;加强连接筋可以提高防水透气层与铝膜袋的内部连接强度,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集装袋本体耐冲击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袋与外袋通过冷烫的方式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瑞夫柔性包装(常州)有限公司,未经格瑞夫柔性包装(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3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装器件的失效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玄武岩纤维的隔音板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