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拼焊式前下防护连接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3265.5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闫禹;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合威锻压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4 | 分类号: | B60R19/54;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焊式前下 防护 连接 板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拼焊式前下防护连接板结构,包括主体,侧件,顶块,导向槽,护板,缓冲槽,安装槽和顶杆;所述主体为安装在主体的顶端外侧,且主体的顶端设有连接孔;所述顶块的后端为倾斜状结构,且顶块的后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侧件相连接;所述护板安装在主体的底部与侧边,且护板的顶端两侧设有连接孔;护板是用来直接安装在车架大梁的前端的,使得大梁在受到撞击的时候,可以通过缓冲槽与大梁接触,从而辅助大梁缓冲冲击力,避免大梁直接受到撞击受损,而护板为L形结构,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安装在大梁的前端使用,而波浪形结构的缓冲槽是用来直接吸收冲击力的,使得冲击力可以被辅助缓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拼焊式前下防护连接板结构。
背景技术
因为传统的前下防护与车架大梁完全的刚性连接,造成车架大梁前部变形受损的几率过高。后期维修困难。对于此问题考虑开发一种新结构的下防护连接板。在保证刚度的情况下减少碰撞中车架大梁受损的几率。
基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的防护连接板结构在使用的时候,车辆受到冲击力的时候,容易直接将冲击力传递给车架大梁,造成损坏,无法辅助缓冲冲击力,且现有的防护连接板结构在使用的时候,无法根据需求调节防护板的位置,无法处于不同的位置缓冲冲击力。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拼焊式前下防护连接板结构,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拼焊式前下防护连接板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防护连接板结构在使用的时候,车辆受到冲击力的时候,容易直接将冲击力传递给车架大梁,造成损坏,无法辅助缓冲冲击力,且现有的防护连接板结构在使用的时候,无法根据需求调节防护板的位置,无法处于不同的位置缓冲冲击力的问题。
本发明拼焊式前下防护连接板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拼焊式前下防护连接板结构,包括主体,侧件,顶块,导向槽,护板,缓冲槽,安装槽和顶杆;所述主体为安装在主体的顶端外侧,且主体的顶端设有连接孔;所述顶块的后端为倾斜状结构,且顶块的后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侧件相连接;所述护板安装在主体的底部与侧边,且护板的顶端两侧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槽设在护板的顶端两侧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侧件;所述主体为弯曲板状结构,且主体的底部侧边为倾斜状结构;所述主体的两侧设有倾斜板状结构的侧件。
进一步的,所述顶块包括有导向槽;所述顶块为梯形结构,且顶块的侧边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顶端为倾斜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护板包括有缓冲槽;所述护板为L形结构,且护板的底部设有可调连接孔;所述护板的外侧设有波浪形结构的缓冲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包括有顶杆;所述安装槽为倒Y形结构,且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为圆柱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装置中,设置了护板以及安装槽,此处的护板是用来直接安装在车架大梁的前端的,使得大梁在受到撞击的时候,可以通过缓冲槽与大梁接触,从而辅助大梁缓冲冲击力,避免大梁直接受到撞击受损,而护板为L形结构,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安装在大梁的前端使用,而波浪形结构的缓冲槽是用来直接吸收冲击力的,使得冲击力可以被辅助缓冲,减少大梁受到的撞击,使得缓冲槽可以吸收一部分冲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合威锻压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合威锻压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32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吸收异味的盖体
- 下一篇:一种移印自动化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