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废处理回转窑筑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1815.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3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忠;吴新运;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首鑫冶金辅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20 | 分类号: | F23G5/20;F23G5/44;F23G5/48;F27B7/28;F27D1/16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杨家坤 |
地址: | 266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回转 窑筑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危废处理回转窑筑炉方法,所述回转窑筑炉方法采用复合预制件和浇筑料交替施工的方式进行筑炉,回转窑包括回转窑钢壳、窑头、窑尾、窑中,所述回转窑钢壳由外向内分三层砌筑,10毫米耐火毯、70毫米保温层、230毫米工作层。本发明选材方面要在充分考虑热震稳定性、耐磨性、强度等因素的同时,重点考虑材料的耐侵蚀性能,在颗粒级配设计方面考虑降低整体耐材的显气孔率;因而本发明工作层:骨料采用板状刚玉;基质部分采用铬刚玉、锆莫来石、氮化硼,结合剂采用复合微粉及超微粉;保温层:骨料采用轻质莫来石骨料、氧化铝空心球;基质部分采用红柱石等,采用复合微粉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废处理回转窑筑炉方法。
背景技术
回转窑焚烧处理危废,一般经过干燥、热解、燃烧、燃尽等过程,其中的有害成分(如氟、硫、磷、氯及碱金属化合物)在高温作用下被充分分解,形成高温烟气和低熔物。这些烟气和低熔物在高温下与回转窑内砌筑的耐火材料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对耐火材料造成侵蚀性破坏;受到侵蚀破坏的耐火材料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耐火砖开裂,砖缝松动,圈与圈之间产生不同步位移和脱落等现象。由于回转窑是危废处理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因此回转窑耐火材料的寿命及脱落问题是直接影响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问题。
现有回转窑耐火材料施工,基本有砌筑耐火砖和支模板浇注料两种方式,施工比较繁复,工期较长,并且容易出现耐火砖抽砖和浇注料爆裂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废处理回转窑筑炉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危废处理回转窑筑炉方法,所述回转窑筑炉方法采用复合预制件和浇筑料交替施工的方式进行筑炉,回转窑包括回转窑钢壳、窑头、窑尾、窑中,所述回转窑钢壳由外向内分三层砌筑,10毫米耐火毯、70毫米保温层、230毫米工作层;
具体的施工步骤为:
步骤一,采用保温层和工作层复合制作复合预制件,复合预制件内置锚固件,锚固件预留与回转窑内壁焊接部分;
步骤二,先把复合预制件沿回转窑长度方向焊接多行,行与行之间预留浇注料空隙,复合预制件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浇注料的施工;
步骤三,每行复合预制件从窑头向窑尾方向砌筑,复合预制件的锚固件伸出部分焊接在钢壳内壁上,复合预制件之间有1-2毫米左右的耐火泥,窑尾400-500毫米左右位置不砌筑复合预制件;
步骤四,每两行复合预制件之间预留约一块复合预制件的空隙,待复合预制件施工完成后,在两行预制件之间打浇注料;
步骤五,浇注料施工前,先焊接锚固件,然后铺一层耐火毯,在耐火毯上面先打保温层浇注料,再打工作层浇注料;
步骤六,窑尾:先焊接锚固件,然后铺一层耐火毯,支模板用工作层浇注料浇注,与窑体浇注料同步施工;
步骤七,施工完成后整个回转窑内的耐火材料形成一个整体,降低耐材纵向和横向的窜动,同时减少保温层的多向受力。
优选地,所述工作层的配方为:骨料采用板状刚玉;基质部分采用铬刚玉、锆莫来石、氮化硼;结合剂采用复合微粉。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的配方为骨料采用轻质莫来石骨料、氧化铝空心球;基质部分采用红柱石、结合剂采用复合微粉。
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粉为硅微粉和氧化铝微粉。
优选地,所述耐火毯为选取不与钢壳黏连、易清理、导热系数低的锆铝型耐火纤维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首鑫冶金辅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首鑫冶金辅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18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