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01667.1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8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士堃;刘毅;陈功;闫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24/08 | 分类号: | C23C24/08;C04B28/00;C04B111/2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粘结 性能 金属 腐蚀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高温强化地聚物层和活性金属界面层;所述高温强化地聚物层包括硅铝质粉料35-60份、碱激发剂60-100份、耐高温纤维15-40份;所述活性金属界面层包括氧化铝纳米粉末5-15份、氧化锌纳米粉末5-15份、氧化锡纳米粉末5-15份、乙醇50-100份、甲醇50-100份、丙酮50-100份;所述硅铝质粉料包括偏高岭土20-30份、粉煤灰10-20份及矿渣5-10份;所述碱激发剂包括液体硅酸钾50-70份、氢氧化钾5-15份及去离子水5-15份;所述耐高温纤维包括陶瓷纤维5-15份、碳纤维5-15份、玄武岩纤维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偏高岭土为750-850℃煅烧得到,粒径为0.1-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为一级灰,粒径为0.1-10μm;所述矿渣为105级渣,粒径为0.1-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硅酸钾模数为1.5-2.0,含水量为50-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纤维直径为5-10μm,长度为200-300μm;所述碳纤维直径为8-12μm,长度为200-300μm;所述玄武岩纤维直径为10-12μm,长度为200-3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纳米粉末、氧化锌纳米粉末、氧化锡纳米粉末的粒径为20-40纳米。
7.一种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5-15份氧化铝纳米粉末、5-15份氧化锌纳米粉末和5-15份氧化锡纳米粉末在50-100份乙醇、50-100份甲醇和50-100份丙酮混合溶剂中超声分散,得到均匀的气溶胶前驱液;
2)气溶胶前驱液引入雾化室并通入氮气,通过超声雾化形成气溶胶;
3)将被保护金属构件置于真空涂层室,通过喷嘴将气溶胶喷涂至金属构件表面;
4)将气溶胶处理后的金属构件移至退火室退火处理,在金属构件表面形成致密的活性金属界面层;
5)将35-60份硅铝质粉料、60-100份碱激发剂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加入15-40份耐高温纤维继续搅拌直至分散均匀,得到地聚物浆料;其中所述硅铝质粉料包括偏高岭土20-30份、粉煤灰10-20份及矿渣5-10份;所述碱激发剂包括液体硅酸钾50-70份、氢氧化钾5-15份及去离子水5-15份;所述耐高温纤维包括陶瓷纤维5-15份、碳纤维5-15份、玄武岩纤维5-10份;
6)将地聚物浆料涂覆于表面经过活性金属界面层处理的金属构件,在升温反应室中反应固化,形成高温强化地聚物层,即得被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保护的金属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超声分散的输出功率为400-600W,分散时间为2-3小时;所述步骤2)中超声振荡频率为800kHz-1.2MHz,雾化功率为1500-2000W,雾化时间为10-2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高温高粘结性能地聚物金属防腐蚀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真空涂层室的气压为0.01-0.05标准大气压,喷嘴喷射速度为20-30升/小时;所述步骤4)中退火处理的高温处理温度为400-500℃,处理时间为30-60分钟;所述步骤5)中搅拌速率为100-2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所述步骤6)中涂覆厚度为1-3毫米,反应温度为60-80℃,固化时间为6-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16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