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纶纤维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0929.2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顾嫒娟;方浩;梁国正;袁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24 | 分类号: | H01G11/24;H01G11/30;H01G11/36;H01G11/48;H01G11/8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陶海锋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电极 | ||
1.一种芳纶纤维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纤维电极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芳纶纤维束浸没在含有盐酸多巴胺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的水溶液中,反应得到聚多巴胺包覆的芳纶纤维束;
(2)将硝酸银溶解在水中,逐滴加入氨水得到银氨溶液;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银氨溶液中,得到溶液C;将聚多巴胺包覆的芳纶纤维束加入溶液C中,再滴加葡萄糖水溶液,反应得到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芳纶纤维束;
(3)将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芳纶纤维束加入含有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水溶液中,反应得到表面带有环氧基的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芳纶纤维束;
(4)将表面带有环氧基的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芳纶纤维束加入含有带羧基碳纳米管的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碳纳米管和银纳米粒子双层包覆的芳纶纤维束;
(5)将碳纳米管和银纳米粒子双层包覆的芳纶纤维束加入含有吡咯的水溶液中,再滴加硝酸银水溶液,反应得到芳纶纤维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芳纶纤维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盐酸多巴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芳纶纤维束的质量比为(0.1~1)∶(0.05~0.5)∶(0.1~1);步骤(2)中,硝酸银、聚乙烯吡咯烷酮、葡萄糖、聚多巴胺包覆的芳纶纤维束的质量比为(0.5~5)∶(0.05~0.5)∶(1~10)∶(0.1~1);步骤(3)中,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芳纶纤维束的质量比为(0.5~5)∶(0.1~1);步骤(4)中,带羧基碳纳米管、表面带有环氧基的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芳纶纤维束的质量比为(0.5~5)∶(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芳纶纤维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含有盐酸多巴胺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的水溶液的pH值为8.5,反应为室温振荡反应5~48h;步骤(2)中,反应为室温下振荡反应10~60min;步骤(3)中,反应为于50~100℃振荡反应1~10h;步骤(4)中,反应为于50~80℃振荡反应5~24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芳纶纤维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将纤维取出清洗并干燥,得到聚多巴胺包覆的芳纶纤维束;步骤(2)中,反应结束后将纤维取出清洗并干燥,得到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芳纶纤维束;步骤(3)中,反应结束后将纤维取出清洗并干燥,得到表面带有环氧基的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芳纶纤维束;步骤(4)中,反应结束后将纤维取出清洗并干燥,得到碳纳米管和银纳米粒子双层包覆的芳纶纤维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芳纶纤维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纤维包括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对苯甲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碳纳米管包括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束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芳纶纤维电极,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硝酸银、吡咯、碳纳米管和银纳米粒子双层包覆的芳纶纤维束的质量比为(0.2~4)∶(0.1~2)∶(0.1~1);反应为室温下振荡反应5~48h;反应结束后将纤维取出清洗并干燥,得到芳纶纤维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09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山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停车预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