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释放吸收式氢气主动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9756.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杨福源;党健;杨明烨;王天泽;欧阳明高;李建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F17D5/06;F17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魏朋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释放 吸收 氢气 主动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释放吸收式氢气主动安全防护装置。自释放吸收式氢气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双头活塞和壳体。双头活塞包括第一活塞头、第二活塞头和连接杆。壳体围构形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用于收纳氢气管路连接部。第二腔室用于收纳第一活塞头。第三腔室用于收纳第二活塞头。第三腔室用于收纳吸氢材料,且吸氢材料收纳于第二活塞头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当氢气管路连接部泄漏氢气时,第一活塞头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二活塞头受到的压力。第二活塞头挤压吸氢材料。吸氢材料进入第一腔室。吸氢材料吸附第一腔室内的氢气,降低了氢气的浓度,有效避免了氢气泄漏至外部空间引起的爆炸。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释放吸收式氢气主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尽管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存在着波动剧烈,尤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氢气是一种有效的储能方式: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期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氢气当中,在用电高峰期将氢气携带的能量通过燃料电池重新转换为电能以供使用。因此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等技术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
氢气是一种极易燃易爆的气体,当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超过4%-75%时,遇到火源,即可引起爆炸。因此,氢气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氢气泄漏引起的爆炸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怎样才能避免氢气泄漏引起的爆炸的问题,提供一种自释放吸收式氢气主动安全防护装置。
一种自释放吸收式氢气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双头活塞和壳体。所述双头活塞包括第一活塞头、第二活塞头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活塞头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活塞头连接。所述壳体围构形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收纳氢气管路连接部。所述第一活塞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活塞头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垂直于所述双头活塞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二腔室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腔室的截面积。所述第三腔室用于收纳吸氢材料,且所述吸氢材料收纳于所述第二活塞头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
所述壳体开设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之间。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壳体开设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三通道口和第四通道口。所述第三通道口开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所述第四通道口开设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且所述第四通道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活塞头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
所述壳体开设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包括第五通道口和第六通道口。所述第五通道口开设于所述第三腔室的侧壁,且所述第五通道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活塞头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第六通道口开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所述壳体开设泄气孔。所述泄气孔的一端开设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所述泄气孔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空间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释放吸收式氢气主动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包覆体。所述包覆体收纳于所述第三腔室,且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塞头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包覆体用于包裹所述吸氢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覆体为柔性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释放吸收式氢气主动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卡块。所述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通道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三通道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五通道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活塞头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释放吸收式氢气主动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氢气传感器和监测报警装置。所述氢气传感器收纳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氢气传感器用于生成检测信号。所述监测报警装置与所述氢气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监测报警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9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医疗物联大数据计算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