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人脸识别的智能乘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99056.8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0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建;金婷;尚庆阳;田茂军;俞兴钢;吴志明;楼林峰;谢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34 | 分类号: | B66B1/34;B66B5/0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人脸 识别 智能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人脸识别的智能乘梯系统,包括梯控平台、乘梯、人脸库和人脸识别模块,人脸库,存有人脸信息,所述人脸信息包括人脸特征和对应楼层;人脸识别模块,获取人脸特征,并传输到梯控平台;梯控平台,读取人脸库的人脸信息,并将人脸特征与人脸信息进行配对,并输出控制指令至乘梯;乘梯,根据控制指令停靠在相应楼层。本发明利用人脸识别对楼层停靠进行监控,使不同场合的电梯使用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人脸识别的智能乘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人脸几何结构特征,开启了人脸识别的探索和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今天的人脸识别技术无论是识别精确度、对比准确性、识别速度等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的应用场合,人脸识别技术也根据需要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根据人脸识别技术特点、优势等相关特性,其使用场合或应用方式目前还是集中在安防监控领域,最为常见的、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众所周知,人脸识别其最大的特点是利用了人的脸部特征作为一种身份辨认的方式——即通过摄像机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建立人脸数学模型、人脸辨识比对等,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
目前一般电梯中采用指纹、刷卡等身份验证方式,对于信息的采集不够直观,无法满足电梯智能控制要求。大部分建筑的电梯控制系统对于人员的出入和使用电梯权限的管理以及对讲系统还存在空白,只有部分新型的电梯控制系统基于传统的语音对讲系统和刷卡控制使用起来并不便捷,还存在卡片遗失带来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电梯智能控制中对于信息的采集不够直观以及刷卡控制不便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人脸识别的智能乘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利用人脸识别对楼层停靠进行监控,使不同场合的电梯使用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人脸识别的智能乘梯系统,包括梯控平台、乘梯、人脸库和人脸识别模块,
人脸库,存有人脸信息,所述人脸信息包括人脸特征和对应楼层;
人脸识别模块,获取人脸特征,并传输到梯控平台;
梯控平台,读取人脸库的人脸信息,并将人脸特征与人脸信息进行配对,并输出控制指令至乘梯;
乘梯,根据控制指令停靠在相应楼层。
本发明采用人脸识别模块来获取人脸特征,再通过人脸特征来控制乘梯停靠的楼层,相比传统刷卡乘梯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同时梯控平台对用户人脸信息进行有效监控和更新,能够准确的将无关人员拒于门外。
作为优选,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安装在一层及一层以下楼层靠近电梯门的墙壁上。一般选择楼层都是在一层或一层以下楼层时进行选择的,因此人脸识别模块安装在在一层及一层以下楼层靠近电梯门的墙壁上有利于快速选取楼层,同时由于乘梯内空间较窄,视野不开阔,因此选择安装在墙壁上,视野开阔,能够识别更多人脸;在用户等候电梯时就将楼层选好,用户只需直接进入乘梯便能到达目的楼层,高效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单元和无线传输单元,摄像单元获取人脸特征,无线传输单元将人脸特征传输到梯控平台。
作为优选,所述乘梯内设有0-9的数字按键,还设有符号为“-”的符号按键,所述数字按键和符号按键与梯控平台信号连接,通过数字按键组合成无数楼层进行选择,减少键位,美观便捷。当选择地下层时,先按下符号按键,再按下相应楼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9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步水热法制备六叶体铜微晶的方法
- 下一篇:装箱码垛机器人连线包装联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