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耳折弯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8583.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2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刘广明;温震寰;刘永优;洪耀林;钟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4 | 分类号: | B21D5/04;B21D43/00;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郑裕涵 |
地址: | 516057 广东省惠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弯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其包括下压机构、上顶机构、第一折弯机构及第二折弯机构;下压机构与上顶机构相对设置;第一折弯机构位于下压机构的一侧;第二折弯机构位于上顶机构的一侧;其中,下压机构对电芯进行固定,上顶机构对极耳进行固定及压紧整形;第一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预折弯;第二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极耳折弯装置先通过第一折弯机构对电芯的极耳进行预折弯,再通过第二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到位,不仅可以保证折弯程度的一致性和准确率,而且有效解决了极耳易被折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极耳进行折弯,目前,大部分都是采用人工进行折极耳操作,但是,由于人工手力的差异,会导致极耳折弯的程度不一致,影响一致性和准确率,而且,由于每个工人对力度的掌控能力不同,容易将极耳折断,从而提高不良品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极耳折弯装置,其包括:下压机构、上顶机构、第一折弯机构及第二折弯机构;下压机构与上顶机构相对设置;第一折弯机构位于下压机构的一侧;第二折弯机构位于上顶机构的一侧;
其中,下压机构对电芯进行固定,上顶机构对极耳进行固定及压紧整形;第一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预折弯;第二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预折驱动件及预折压块;预折压块连接预折驱动件的输出端;下压机构与上顶机构固定电芯的极耳后,预折驱动件驱动预折压块对极耳进行预折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驱动件及下压块;下压块连接下压驱动件的输出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下压机构还包括下压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下压驱动件的输出端,其另一端连接下压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下压机构还包括下压板;下压板连接下压驱动件的输出端;下压块压住电芯时,下压板的底面低于下压块的底面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翻转台及翻转驱动件;翻转台连接翻转驱动件的输出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折弯机构还包括水平移动驱动件及竖直移动驱动件;水平移动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翻转台及翻转驱动件;竖直移动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水平移动驱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上顶机构包括上顶驱动件及上顶块;上顶块连接上顶驱动件的输出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极耳折弯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系统控制下压机构与上顶机构对电芯及极耳不折弯部分进行固定;
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预折弯;
控制系统控制第二折弯机构对预折后的极耳进行完全折弯;
控制系统控制上顶机构对折弯后的极耳进行压紧整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折弯机构的翻转驱动件通过变速箱控制,并通过线性模式计数以及增量式编码器监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翻转驱动件与翻转台的齿轮比为1: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折弯机构对预折后的极耳进行完全折弯后,翻转驱动件驱动翻转台恢复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本发明的极耳折弯装置先通过第一折弯机构对电芯的极耳进行预折弯,再通过第二折弯机构对极耳进行完全折弯到位,不仅可以保证折弯程度的一致性和准确率,而且有效解决了极耳易被折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8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