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7952.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尧;李荣文;柳成恒;张伟;王玉松;杨成周;杨利;王建华;王燕飞;周奕羲;龙美睿;周治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50 | 分类号: | E01C19/5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邵会昌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昆明市经开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沉降 井盖 施工 限位 模具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主要是由上操作模具(11)和下工作模具(12)从上至下依序注塑为一体,构成内部为中空的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便携式提手(2),便携式提手(2)对称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两侧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整体为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内部为中空的钢制套筒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模具本体(1)的顶部设有可供开启或关闭的盖体(3),盖体(3)一端铰接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顶部一侧;盖体(3)另一端上设有镂空结构的拉手(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整体为钢制的圆弧形板状体构件;所述拉手(31)为耳垂型的通孔,通孔贯通盖体(3)的正反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31)的内壁环形设有防护套,防护套为橡胶防护套,橡胶防护套设置于拉手(31)与人体手持部位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操作模具(11)整体为上小下大的钢制圆台状构件,该圆台状构件的底端与下工作模具(12)连为一体,顶端通过转轴与盖体(3)连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作模具(12)整体为钢制的圆柱体构件,该圆柱体构件的上端与上操作模具(11)连为一体,下端放置于指定的施工地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提手(2)整体为钢制的倒U形、C形或者是倒V形结构,便携式提手(2)上套设有与之相吻配的橡胶防滑护套(21),橡胶防滑护套(21)设置于便携式提手(2)与人体手持部位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模具本体(1)和便携式提手(2)以及盖体(3)的内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
10.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施工准备;
B、混凝土盖板调整;
C、安装调节环,调节标高,安放防沉降井盖;
D、淋洒、刷乳化沥青;在工作面表面淋洒或刷适量乳化沥青粘层,以增加填充沥青与基础的粘合度;
E、放入模具本体(1),周边沥青夯实沥青填充、移除井盖;
F、取出模具本体(1)、防沉降井盖安设;
G、同步碾压密实并整平井盖周边路面;
H、清理;打开盖板,清理干净所有塞在开启口、铰链及透气孔中的残余沥青,以保证井盖日后的正常使用;
I、开放交通;待路面养护后内部温度完全降低到室外温度后方可开放交通,如无特殊交通压力,宜在沥青混合料稳定后,3~7天再开放交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79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形钢柱倾斜度测量装置
- 下一篇:防粘壁的石油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