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焚烧炉数据的可视化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96657.3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戴道国;张正;孙纪康;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湘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904 | 分类号: | G06F16/904;G06F16/907;G06T17/00;G06F3/01;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廖元宝 |
| 地址: | 41021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烧 数据 可视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焚烧炉数据的可视化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焚烧炉内数据;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实时数据;可视化模块,用于对所述焚烧炉内数据进行匹配处理,构建焚烧炉内实况3D图形;用户交互控制模块,用于多角度多方向切换视角,并通过用户指令变换相应位置。本发明的焚烧炉数据的可视化系统具有全面监控燃烧状态、成本低和辅助提高燃烧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生活垃圾焚烧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焚烧炉数据的可视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但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规模,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我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随着环境问题逐渐被重视,节能、环保成为各国的发展主题,已经开始为垃圾处理提供产业发展的机会。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压力下,垃圾焚烧发电厂应运而生,其中垃圾在焚烧炉内的焚烧是资源利用的核心,有前端的焚烧正常才有后端的蒸汽做功发电。基于以上原因,为了更好的把控焚烧炉内的焚烧情况,改善之前通过火焰监视器了解到燃烧情况不全面的状况,需要通过相关系统结合实时数据展示炉内实际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面监控燃烧状态且成本低的焚烧炉数据的可视化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焚烧炉数据的可视化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焚烧炉内数据;
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的实时数据;
可视化模块,用于对所述焚烧炉内数据进行匹配处理,构建焚烧炉内实况3D图形;
用户交互控制模块,用于多角度多方向切换视角,并通过用户指令变换相应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焚烧炉内数据包括各炉排温度、炉内温度、各炉排下一次风量、二次风量、炉排行程、料层差压信号、炉内负压或设备启停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焚烧炉内实况3D图形包括锅炉本体结构、炉内风量配比情况、炉内燃烧情况、火焰分布情况、料层厚度情况或炉内设备运行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用户交互控制模块包括语音输入模块,用于通过识别指定的指令调整炉内实况数据的可视化系统展现角度和位置。
所述用户交互控制模块包括手势识别模块,用于通过识别指定的手势指令调整炉内实况数据的可视化系统展现角度和位置。
所述用户交互控制模块包括鼠标控制模块,用于通过鼠标点击操作调整炉内实况数据的可视化系统展现角度和位置。
通过3Dmax构建焚烧炉内实况3D图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焚烧炉数据的可视化系统,旨在依托于实时数据建立3D模型,通过语音、鼠标、手势等多种用户指令进行多角度多位置转换,能清晰看到焚烧炉内各个位置燃烧情况,彻底解决监视器和就地观察焚烧炉内燃烧的片面性,能更好的指导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湘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浦湘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6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