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薄膜生产用管道式混合色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5859.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6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再兴;乔志勇;刘洪立;王杰;陈艳;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亿斯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26 | 分类号: | B29C41/26;B29C41/34;B29B7/00;B29L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薄膜 生产 管道 混合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薄膜生产用管道式混合色浆工艺,包括溶液管道,所述溶液管道上依次连通有助剂管道、混合器,所述助剂管道上设置有齿轮泵和单向阀,所述溶液管道的末端连接有流延模具。本发明的一种水溶性薄膜管道式混合色浆工艺,使得水溶性薄膜生产时只需在流延模具前端注入色浆与助剂,使其在混合器作用下能够与溶液充分的混合,可在管道式生产过程中混合色浆更加彻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溶性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水溶性薄膜生产用管道式混合色浆工艺。
背景技术
水溶性薄膜在工农业众多领域广泛应用,而近年来研制成功的新型薄膜产品更具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高的附加值。
水溶性薄膜的生产方法主要为流延法工艺,流延法工艺则可以分为钢带流延与辊筒流延法,辊筒流延法包括辊筒涂覆流延法、辊筒浸渍流延法、模头挤出辊筒流延法。钢带流延法因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曾在国外普遍使用,现已逐步淘汰或被取代,而国内依然普遍在使用;但因其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能耗大、生产速度低等缺点,该方法正逐步被辊筒流延法所取代,但辊筒流延法中最先进技术—模头挤出辊筒流延法,国内依然处于研发阶段。模头挤出辊筒流延法工艺产出的薄膜具有力学性能优异、透明度高、性能均匀、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诸多优点,在国外市场上该工艺产出的薄膜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国内聚乙烯醇薄膜依然以钢带流延法与辊筒涂覆流延法、辊筒浸渍流延法产出的产品为主。
本公司已经公开了一种生产聚乙烯醇薄膜的工艺方法(CN 108819067 A),但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助剂无法或不适合在前端溶解阶段加入,在生产有色薄膜时色浆在前端加入将严重污染生产管道与反应釜,给设备清理带来巨大的困难。助剂注入管道时与色浆的混合不彻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薄膜管道式混合色浆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溶性薄膜管道式混合色浆工艺,包括溶液管道,所述溶液管道上依次连通有助剂管道、混合器,所述助剂管道上设置有齿轮泵和单向阀,所述溶液管道的末端连接有流延模具。
优选的,所述混合器为螺旋混合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薄膜管道式混合色浆工艺,使得水溶性薄膜生产时只需在流延模具前端注入色浆与助剂,使其在混合器作用下能够与溶液充分的混合,可在管道式生产过程中混合色浆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溶液管道;2、助剂管道;3、混合器;4、齿轮泵;5、流延模具;6、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所示,一种水溶性薄膜管道式混合色浆工艺,包括溶液管道1,所述溶液管道1上依次连通有助剂管道2、混合器3,所述助剂管道2上设置有齿轮泵4和单向阀6,所述溶液管道1的末端连接有流延模具5。
所述混合器3为螺旋混合器。
使用说明:
溶液管道的压力约为0.5~0.6MPa,若助剂要进入溶液管道,所需压力必须大于0.5MPa,助剂通过齿轮泵加压,使压力达到0.7~0.8MPa,打开单向阀,助剂注入到溶液管道,经过混合器(选用螺旋混合器)的充分混合后进入到流延模具,将溶液以片状吐出至成型辊筒上流延展平,并初步干燥成膜。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亿斯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亿斯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58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