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95405.9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0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辛志岸;孔祥冲;罗飞;王玉龙;杨坤;张黄功;彭凤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2;H02J3/1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 地址: | 26651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能源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计划性离网运行时,能源管理系统发送离网运行指令,储能变流器接受指令后发生动作,使交流侧电压频率和相角与电网一致,然后由储能变流器发送指令给PCC快速开关,使分布式发电系统与电网脱离;非计划性离网运行时,储能变流器检测出电网故障后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指令使PCC快速开关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断开;所述方法包括独立运行策略、逆功率保护策略、需量控制策略、削峰填谷策略和负荷跟踪策略;本公开在电能过剩无法消纳时进行存储,在电能不足时进行放电,实现了削峰填谷,真正实现了柔性可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分布式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针对国内分布式新能源电站运行情况,本公开发明人发现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能源利用率不高,存在弃风弃光现象:“弃风弃光”是指光伏、风电企业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但无法消纳导致的停机;电能质量偏低、功率因数调节投入较多:多逆变器构成的分布式电站,在电能交直流转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谐波。
(2)并网控制方式过于简单且对电网冲击较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随日照、天气、季节、温度等自然因素而变化,输出功率不稳定,特别是输出功率变化较大时,会对电网接入点造成电压波动和闪变。
(3)成本高、利润空间小,回收周期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及方法,在电能过剩无法消纳时进行存储,在电能不足时进行放电,在外网停电时配合分布式发电系统,带动厂区负载孤岛运行,与光伏发电系统配合,实现了削峰填谷,参与需求侧响应和电力市场交易,真正实现柔性可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包括能源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
计划性离网运行时,能源管理系统发送离网运行指令,储能变流器接受指令后发生动作,使交流侧电压频率和相角与电网一致,然后由储能变流器发送指令给PCC快速开关,使分布式发电系统与电网脱离;
非计划性离网运行时,储能变流器检测出电网故障后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发送指令使PCC快速开关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断开。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控制系统共用一个卫星同步时钟信号,使能源管理系统在达到规定时刻时向储能变流器发送控制指令,进行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实现削峰填谷。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分布式发电系统与负载的功率变化,实时调节储能系统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能源管理系统通过Modbus协议向储能变流器发送控制指令。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方法。
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方法,利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系统,至少包括独立运行策略、逆功率保护策略、需量控制策略、削峰填谷策略和负荷跟踪策略。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当独立运行策略投入时,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脱离电网运行,能源管理系统向储能变流器发送控制指令,进行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实现削峰填谷。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当电网侧进线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逆功率保护限定值时,投入逆功率保护,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54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