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压成型机及产品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3403.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6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今福公生;若林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 |
主分类号: | B29C45/57 | 分类号: | B29C45/57;B29C45/53;B29C45/14;B29C45/76;B29C45/78;B29C45/77;B29C45/73;B29K101/10;B29L3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谢攀;刘继富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产品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为减少其中密封有内部部件的产品的制造时间并且为抑制制造成本。在双压成型机(10)中,支撑构件(80)支撑要被密封在待成型产品内部中的内部部件。模具(12)包括:产品要在其中成型的腔(46);与腔(46)连通并且插入有柱塞(60)的柱状孔(44b);与腔(46)连通并且插入有支撑构件(80)的插入孔(42b);以及将内部部件固定在腔(46)中的固定构件(90)。柱塞驱动装置(62)将插入柱状孔(44b)中的树脂材料(86)压入腔(46)中,使得通过将柱塞(60)从缩回位置朝向腔(46)推进来成型产品。支撑构件驱动装置(82)按压支撑构件(80),直到支撑构件(80)抵在固定在腔(46)中的内部部件上,并且从腔(46)中取出支撑构件(80)。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双压成型机和产品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成型内部密封有内部部件的产品的双压成型机、以及一种内部密封有内部部件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护诸如传感器等的内部部件,已经广泛执行了将内部部件整体地成型在树脂中以密封内部部件。作为这样的技术,例如,已知一种通过未完全固化而成型的树脂材料来保持电子部件的树脂密封方法:将电子部件设置在模具的内部空间中,且进一步允许类似材料的树脂材料流入内部空间中以进行覆盖(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第2015-32654号)。该方法实现了一种树脂密封电子部件的方法,其中即使当包含终端引线时也不需要保持和悬挂终端引线。
然而,在上述方法中,在树脂流动以制造产品之前,需要通过类似的树脂来保持电子部件的步骤。此外,当通过传递成型来实现这一点时,需要通过可固化树脂预先固定一部分的一次成型过程,因此难以缩短制造时间。此外,也难以抑制传递成型机的成本和提高材料的产率。
本公开涉及减少其中密封有内部部件的产品的制造时间并抑制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压成型机,其包括:柱塞;支撑构件,其支撑要被密封在待成型产品内部中的内部部件;模具,其具有产品在其中成型的腔、与该腔连通并且插入有柱塞的柱状孔、与腔连通并且插入有支撑构件的插入孔、以及将内部部件固定在腔中的固定构件;柱塞驱动装置,其将插入柱状孔中的树脂材料压入腔中,使得当柱塞处于缩回位置处时,通过将插入柱状孔中的柱塞从缩回位置朝向腔推进来成型产品;支撑构件驱动装置,其按压插入在插入孔中的支撑构件,直到支撑构件抵靠在固定在腔中的内部部件上,并且从腔中取出插入在插入孔中的支撑构件。
根据该方面,内部部件能够直接由树脂材料密封以成型产品。因此,不需要诸如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的配置划分,并且因此减少了制造时间并且抑制了制造成本。
还可以包括对插入柱状孔中的树脂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根据该方面,能够将固体树脂材料插入到柱状孔中以成型产品。因此,能够省去在将树脂材料插入柱状孔之前将其熔化的麻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插入的柱塞处于缩回位置时,将树脂材料插入到柱状孔中;将要被密封在待成型产品内部中的内部部件固定在模具的腔内,其中该产品要在该腔内成型;通过支撑构件驱动装置按压插入在与腔连通的插入孔中的支撑构件,直到支撑构件抵靠固定在腔中的内部部件上;并且将插入在柱状孔中的树脂材料按压到腔中,使得通过从缩回位置朝向腔推进插入在与腔连通的柱状孔中的柱塞来成型产品,其中在将树脂材料压入腔中的步骤中,将支撑构件从腔中取出。
同样根据该方面,内部部件能够直接由树脂材料密封以成型产品。因此,不需要诸如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的配置划分,因此减少了制造时间并且抑制了制造成本。
将树脂材料压入腔中的步骤包括:以一次压力将树脂材料压入腔中的第一压力步骤;以及以高于一次压力的二次压力将树脂材料压入腔中的第二压力步骤,其中在第二压力步骤中,支撑构件可以从腔中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未经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3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覆成型的分段式电极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板材表面处理设备用砂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