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能单色闪光X射线衍射成像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3309.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7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经涛;章震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0008 | 分类号: | G01N23/20008;G01N23/2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吴肖敏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能 单色 闪光 射线 衍射 成像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高能单色闪光X射线衍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高能单色闪光X射线衍射成像系统,其包括,
发射准直模块(100),包括闪光X光机(101)和准直单元(102),所述闪光X光机(101)发射X射线,所述准直单元(102)与所述闪光X光机(101)相连,且位于所述X射线出射端沿线上;
准直单元(102)包括铅准直器(102a)、黄铜管准直器(102b)和玻璃毛细管(102c),所述黄铜管准直器(102b)连接在所述铅准直器(102a)的出口端,所述玻璃毛细管(102c)设置在所述铅准直器(102a)的内腔中,与其入口端与出口端相连通;
在闪光X射线二级管和所述铅准直器(102a)的连接处贴上一个宽度为0.3mm的铅狭缝;
单色分离模块(200),设置在所述X射线的沿线上,其包括单色单元(201)和出射单元(202),所述单色单元(201)与出射单元(202)相连,且所述出射单元(202)位于所述单色单元(201)的出射端一侧;
单色单元(201)包括黄铜筒体(201a)、单晶体(201b)和角位台(201c),所述单晶体(201b)位于所述黄铜筒体(201a)的内腔中,且放置在所述角位台(201c)的顶部,所述角位台(201c)的底部贯穿所述黄铜筒体(201a)的侧壁延伸在其外侧;
出射单元(202)包括出射黄铜管(202a)、横向移动板(202b)和纵向移动板(202c),所述横向移动板(202b)和纵向移动板(202c)分别活动配合在所述出射黄铜管(202a)的两端,且所述出射黄铜管(202a)配合有所述横向移动板(202b)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黄铜筒体(201a)的出射端;
衍射成像模块(300),位于所述单色分离模块(200)出射方向的沿线上,其包括成像板(301)和旋转座(302),所述旋转座(302)设置在所述成像板(301)的底端;
还包括如下衍射成像操作步骤:
确定合适的实验参数,包括选定所述单晶体(201b)及闪光X射线管阳极材料;
依据选定的材料计算所述准直单元(102)的长度,再分别计算出Kα1射线和Kα2射线的衍射角及二者衍射角的差值;
根据上述的计算值搭建单色闪光X射线的衍射成像模型;
启用上述模型,通过调节确定所述单晶体(201b)处于最佳的衍射位置;
调节所述旋转座(302)使得X射线在单色分离后在所述成像板(301)上得到最佳衍射成像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单色闪光X射线衍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X光机(101),包括高压脉冲发生器和闪光X射线管,所述闪光X射线管发射的X射线包括Kα1射线、Kα2射线和Kβ射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能单色闪光X射线衍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位台(201c)包括俯仰台(201c-1)、旋转台(201c-2)和微调杆(201c-3),所述俯仰台(201c-1)固定在所述旋转台(201c-2)的顶部,所述微调杆(201c-3)连接在所述旋转台(201c-2)的旋转轴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能单色闪光X射线衍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黄铜管(202a)与所述横向移动板(202b)配合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杆和连接槽,与所述纵向移动板(202c)配合的一端设置有U形滑槽;
所述横向移动板(202b)的侧壁中部开设有纵向狭缝(202b-1);
所述纵向移动板(202c)的侧壁中部开设有横向狭缝(202c-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能单色闪光X射线衍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计算出所述准直单元(102)的长度,再分别计算出所述铅准直器(102a)和黄铜管准直器(102b)的长度,且所述黄铜管准直器(102b)的外径远小于所述铅准直器(102a)的外径,二者的内径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能单色闪光X射线衍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过程中,先粗调所述俯仰台(201c-1),使得所述单晶体(201b)与水平面保持垂直;
再通过微调所述微调杆(201c-3)驱动所述旋转台(201c-2),并配合所述成像板(301)来确定所述单晶体(201b)处于最佳的衍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33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