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吸附功能超细聚酯荧光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2442.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4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顾益明;朱美芳;黄新强;孙宾;顾洪达;金开元;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涤纶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1/10 | 分类号: | D01F1/10;D01F8/14;D01F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辛自豪 |
地址: | 2155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功能 聚酯 荧光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吸附功能超细聚酯荧光纤维,其特征是:所述聚酯荧光纤维为负载磺酸官能化的聚苯乙烯高荧光微球的聚酯纤维;荧光微球在聚酯纤维中的质量百分比为7~10%,开纤后得到单丝纤度为0.20-0.50dtex;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40-170mg/g;
所述负载是指聚酯纤维中通过掺杂磺酸官能化的聚苯乙烯高荧光微球引入磺酸官能团,所述磺酸官能化的聚苯乙烯高荧光微球为以1,7-乙烯基-苝酰亚胺衍生物作为交联剂的聚苯乙烯微球;聚苯乙烯高荧光微球带有磺酸官能团;
所述1,7-乙烯基-苝酰亚胺衍生物是指苝酰亚胺的1,7湾位带有乙烯基团的取代基和酰亚胺位为大体积取代基;
所述的大体积取代基为倍半笼形硅氧烷和/或带有侧链的长烷基链;
所述倍半笼形硅氧烷是R为异丁基或异辛基;
所述带有侧链的长烷基链是
所述乙烯基团的取代基是指端基带有乙烯基团的烷基链,所述烷基链为小于六个碳的烷基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功能超细聚酯荧光纤维,其特征在于,1,7-乙烯基-苝酰亚胺衍生物与苯乙烯结构单元的摩尔比为1:4~1:3;磺酸官能团负载量为2.0~3.0mmol/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功能超细聚酯荧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酸官能化的聚苯乙烯高荧光微球的平均直径为100-300nm,孔径方差为0.8~1.6;比表面积为800-950m2g-1;荧光量子产率为6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功能超细聚酯荧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吸附功能超细聚酯荧光纤维断裂伸长率为20%~38%,复合纤维纤度为150-180dtex。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吸附功能超细聚酯荧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35-45wt%的PET粉体、40-60wt%的磺酸官能化的聚苯乙烯高荧光微球、5-10wt%的硬脂酸钙和1-5wt%的2,4-二-(正辛基硫亚甲基)-6-甲基苯酚将混合25-35min后的各组分在220-225℃下熔融挤出制得含磺酸官能团的荧光微球的功能母粒;将聚酰胺-6或聚酰胺-66另外单独送入螺杆熔融,得到锦纶纤维的纺丝熔体;随后将上述得到的两种纺丝熔体按照重量百分比将15%-30%的锦纶纤维纺丝熔体和70-85%加有荧光微球的母粒与纯涤纶纤维熔体进行计量,使得荧光微球占聚酯纤维质量7%-10%;再送入复合纺丝箱体,且依次经过箱体内纺丝组件的分配板、喷丝板进行纺丝、再经测吹风冷却、上油、卷绕成型得到复合取向丝;其中熔体输送管道的温度为255-275℃,纺丝箱体的温度为260-275℃,侧吹风风速0.3-0.8m/s,热辊温度130-17℃,纺丝速度2500-3500m/min;所述的分配板上设有通入涤纶纤维的纺丝熔体的八个分配孔以及通入锦纶纤维的纺丝熔体的四个组成形成了米字型的分配槽,分配孔的孔径为0.24-0.30mm,分配槽的槽宽、槽深、槽长依次为0.3-0.35mm、0.28-0.32mm,5-6mm;最后假捻变形上述的复合取向丝,得到产品荧光复合纤维;在液流染色剂上经碱减量和机械开纤得到荧光超细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高荧光微球采用乳液聚合,步骤为:
(1)将苯乙烯、1,7-乙烯基-苝酰亚胺衍生物、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有机制孔剂混合得到混合物;
(2)在搅拌条件下将混合物加入去离子水、0.5-3.0wt%的乳化物后迅速升温至T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得到乳液;
(3)在搅拌条件下往乳液中加入1.5-10wt%的破乳剂氯化钠,搅拌凝聚后抽滤并用热水洗涤,在大于制孔剂沸点的温度下干燥得到聚苯乙烯高荧光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涤纶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未经常熟涤纶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24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