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1614.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7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何兴富;薛梅;向泽君;王国牛;詹勇;李锋;陈光;唐相桢;蓝图;邱月;胡章杰;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勘测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7/20;G06T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陶俊洁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三维 模型 方法 装置 服务器 | ||
本申请属于三维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矢量面数据,获得初始三角网集合;将所述初始三角网集合进行高程映射获得空间三角网;根据所述空间三角网获得三维体块模型。该方法能够根据矢量面数据获得初始三角网集合,并对初始三角网集合进行加密,根据加密三角网集合得到三维体块模型,提高了三维体块模型的展示效果,更提升了模型加载效率。还公开了一种矢量面数据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三维数据处理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
背景技术
在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工作中,在三维场景中叠加二维矢量要素一直是非常常规的需求,可以很好的结合二三维一体化展示的特色,对规划、建设、管理等内容进行直观展示。目前,三维场景的应用逐渐从城市转向广大的未开发区域,尤其是对自然资源的三维建模、监测和管理,更是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对象进行三维表达和分析,传统将矢量贴合到地形或构建简单体块的模式都难以满足应用流程场景的需求。
长期以来,要在三维场景中叠加矢量要素进行展示,主要有两种形:
1.直接将矢量面贴合到地形表面上,并对矢量面的面和边线赋予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该种方式几乎不需要数据处理工作,其表现形式与二维地图中看到的几乎一致,其问题主要有:一是当地表存在构造复杂、起伏剧烈等(如城市区域)情况时,贴地的面看起来非常破碎;二是无法利用三维模型的LOD等特性提升加载效率,当矢量数据量大时,会严重影响三维场景的加载和渲染效率。
2.对矢量面进行拉伸,形成一个简单的体块模型,并对体块模型赋色或贴图,进行立体展示。该种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贴地展示存在的两个问题,尤其是可以构建LOD,可以对大范围数据进行加载和展示,其主要问题是:当矢量面范围较大时,由于使用统一拉伸的高度,即模型的底面是平的,要么体块模型的底面会下沉到其他模型下方,要么体块模型相对其他区域高出较多,导致体块模型看起来是漂浮的,对展示效果影响较大,尤其在对自然资源(如一片森林)的展示时几乎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矢量面数据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以解决在三维场景中叠加二维矢量要素时,三维体块模型展示效果差,模型加载速率低的及时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方法包括:
根据矢量面数据,获得初始三角网集合;
将所述初始三角网集合进行高程映射获得空间三角网;
根据所述空间三角网获得三维体块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上述的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包括:如上述的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构建三维体块模型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能够根据矢量面数据获得初始三角网集合,并对初始三角网集合进行加密,根据加密三角网集合得到三维体块模型,提高了三维体块模型的展示效果,更提升了模型加载效率。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勘测院,未经重庆市勘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1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