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1334.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余正涛;徐毓;赖华;高盛祥;文永华;于志强;朱俊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40/58 | 分类号: | G06F40/58;G06F40/289;G06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可分离 卷积 神经 机器翻译 方法 | ||
1.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根据越南语的语言特点,将越南语切分为四种不同的翻译粒度序列,切分好的四种粒度分别为词粒度、音节粒度、字符粒度、子词粒度;中文则只进行分词处理;
Step2、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神经机器翻译模型:通过增加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来对神经机器翻译模型输入的不同粒度序列进行卷积运算,优先学习序列的局部信息,提取更多的特征数据;
Step3、将处理好的汉越双语语料不同粒度序列分别输入到构建好的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模型中进行训练并生成最终翻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1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根据越南语的语言特点将越南语切分为四种不同的翻译粒度序列;其中词粒度采用现有分词软件进行分词,子词粒度则采用子词切分算法进行处理,字符粒度采用自编写算法进行切分;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粒度切分外,越南语还存在着一种音节粒度,每一个音节常常是一个有意义的单位,能独立使用,这些单位又可作为构成多音节词的基础,因此对越南语的音节进行切分处理,处理好的越南语音节就类似于汉语中的一个“字”;中文由于可切分粒度有限,则只进行分词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2的具体步骤为:
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来改进神经机器翻译模型,通过在神经机器翻译模型编码器嵌入层之前加入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用来提取输入序列的局部特征向量,优先学习序列的局部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13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