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园风送式喷雾机的气流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1201.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9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雄;朱祥森;刘景云;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李彬;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园 风送式 喷雾机 气流 导流 装置 | ||
1.一种果园风送式喷雾机的气流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流导流装置包括轴向导叶(7)、中导流板(2)、后导流板(3)、上导流板(1)、下导流板(6)和安装板(4);
所述后导流板(3)固接在安装板(4)的中部;一对左右对称的上导流板(1)和一对左右对称的下导流板(6)分别固接在安装板(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中导流板(2)设置在后导流板(3)的前方,并通过安装板连接轴(5)与安装板(4)固接,且中导流板(2)与后导流板(3)同圆心;所述轴向导叶(7)设置在中导流板(2)的前方,且位于风机(10)的风机扇叶(8)的出风侧,并固接在风机(10)的风筒(9)内;所述轴向导叶(7)将风机扇叶(8)旋转产生的沿轴向且旋转的气流整流为在轴向导叶(7)的圆周范围内的轴向运动气流;
所述中导流板(2)将轴向导叶(7)的圆周范围内的轴向运动气流中被中导流板(2)遮蔽的部分气流导流为第一层径向风送气流;所述后导流板(3)将轴向导叶(7)的圆周范围内的轴向运动气流中未被中导流板(2)遮蔽的部分气流导流为第二层径向风送气流;
所述中导流板(2)和后导流板(3)均包括多对由导风板构成的左右对称且倾斜向上的导流流道;中导流板(2)的导流流道与后导流板(3)的导流流道一一对应,使第一层径向风送气流和第二层径向风送气流形成多对左右对称的叠加径向风送气流,且每条叠加径向风送气流均与一个液滴喷头(13)相对应;
所述上导流板(1)和下导流板(6)分别进一步改变最上方的一对叠加径向风送气流和最下方的一对叠加径向风送气流的风送角度,使得最上方的叠加径向风送气流的上边界与竖直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最下方的叠加径向风送气流的下边界与竖直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5°;
所述中导流板(2)呈下方开口的不完整圆环状,包括一下方开口的圆弧形导流底板(201)和固接在该圆弧形导流底板(201)的内圆边缘上的圆弧形导流侧板(202),以及多对自上而下依次固接在圆弧形导流底板(201)和圆弧形导流侧板(202)上的中导风板;所述中导风板均具有和圆弧形导流侧板(202)固接的内端和远离所述内端的外端,以及前边缘和后边缘;且每对中导风板以圆弧形导流底板(201)或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竖直轴线呈左右对称布置;圆弧形导流底板(201)和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左侧的相邻的中导风板和右侧的相邻的中导风板构成多条左右对称的径向中导流流道;
所述中导流板(2)的圆弧形导流底板(201)和圆弧形导流侧板(202)上设置有五对中导风板,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中导风板(203)、第二中导风板(204)、第三中导风板(205)、第四中导风板(206)和第五中导风板(207);所述第一中导风板(203)和第二中导风板(204)之间的区域构成第一中导流流道;第二中导风板(204)和第三中导风板(205)之间的区域构成第二中导流流道;第三中导风板(205)和第四中导风板(206)之间的区域构成第三中导流流道;第四中导风板(206)和第五中导风板(207)之间的区域构成第四中导流流道;
所述第一中导风板(203)的轴线与水平面呈45°夹角,且具有一曲面部分;第一中导风板(203)的内端前边缘位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竖直轴线上;第一中导风板(203)的外端后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竖直轴线之间的夹角α15为30°;
所述第二中导风板(204)位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半径延长线上,且第二中导风板(20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13为36°,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竖直轴线的夹角α7为54°;
所述第三中导风板(205)的前边缘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14为25°,且所述第三中导风板(205)的外端后边缘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三中导风板(205)的内端前边缘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三中导风板(205)的内端前边缘位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水平轴线上,且第三中导风板(205)的内端前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三中导风板(205)的外端后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α9为12°;
所述第四中导风板(206)的外端后边缘的水平高度高于第四中导风板(206)的内端前边缘的水平高度;所述第四中导风板(206)的外端后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α16为12°,所述第四中导风板(206)的内端前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四中导风板(206)的外端后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α10为33°;
所述第五中导风板(207)的外端后边缘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五中导风板(207)的内端前边缘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五中导风板(207)的内端前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下方开口的端部固接,第五中导风板(207)的内端前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竖直轴线之间的夹角α12为20°,第五中导风板(207)的内端前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五中导风板(207)的外端后边缘与圆弧形导流侧板(202)的正投影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α11为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12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