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型冷却系统及冷却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90865.2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8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生;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1/02 | 分类号: | B23P11/02;B65G37/00;B65G47/74;F25D31/00;H02K15/00;H02K15/02;H02K15/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材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49 | 代理人: | 杜甜甜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系统 冷却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型冷却系统及冷却工艺。本发明利用S型流水线,在S型输送带上等距离布置一定数量的产品工装,S型输送带上设有相配合的带有通气孔的支撑台板,支撑台板上罩有带冷却风扇的罩壳。S型输送带节省了空间,相同长度的设备可以放置更多的产品,当产品从上料工位流向下料工位时,由于有更多的产品周转,最先上到流水线的产品运到下料工位时,已经在流水线上停留了足够长的时间,并且在采用冷却风扇进行冷却送风的作用下,产品温度已经完全冷却下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S型冷却系统及冷却工艺。
背景技术
电机定子压装配过程中需要对电机壳加热,热量对生产节拍的影响较大,不冷到一定温度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传统的冷却方式是先生产一定量的压好定子的电机壳体组件待自然冷却后再进生下一道工序。但由于这种方法不能实现自动化连续作业生产且占用空间较大而逐步被淘汰。
目前电机壳压装定子工位冷却工艺过程中,由于自动生产线生产空间有限,为了利用需要有限的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温度很高的产品温度降下来,并把产品移送到下一工位,需要发明一种冷却效率高的冷却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电机壳压装定子工位冷却工艺过程中,由于自动生产线生产空间有限,节拍时间短,要求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内将温度很高的产品温度降下来,并把产品移送到下一工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型冷却系统。利用S型流水线,在流水线上布置一定数量的产品工装,S型流水线节省了空间,相同长度的设备可以放置更多的产品,当产品从上料工位流向下料工位时,由于有更多的产品周转,最先上到流水线的产品运到下料工位时,已经在流水线上停留了足够长的时间,并且在采用冷却风扇进行冷却送风的作用下,产品温度已经完全冷却下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型冷却系统,包括支撑架、罩壳、支撑台板、S型输送带、上料工位及下料工位;
所述S型输送带水平布置于支撑架上方,所述S型输送带为首尾相连的环形输送带,且S型输送带主体为S形,S形起始端与末端首尾相连形成直线形,所述S型输送带主体置于支撑架中间,S型输送带的直线段置于支撑架的侧边上;S型输送带每一个转弯处均设有滑轮,所述滑轮通过支柱固定在支撑架的两侧边;
所述上料工位包括上料定位气缸及上料定位板,所述下料工位包括下料定位气缸及下料定位板;所述上料定位气缸与下料定位气缸分别安装于支撑架两侧,且分别位于S形输送带的S形主体的输送首尾端,上料定位板与下料定位板置于支撑台板上,且分别位于S形输送带主体的输送首尾端的内侧;所述S形输送带上的产品工装经过上料工位,通过上料定位气缸将产品工装固定在上料定位板处,此时将待冷却物料放置在产品工装上;产品冷却后,产品工装经过下料工位,通过下料定位气缸将产品工装固定在下料定位板处,此时将已冷却物料取下。
所述支撑台板上设有与S型输送带相匹配的沟槽,所述支撑台板置于S型输送带上方且与其构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S型输送带上固定设有多个产品工装,每两个产品工装间隔距离一致;所述产品工装用于置放冷却物料,且产品工装底部固定在S型输送带上,上部穿过S型沟槽置于支撑台板上方;
所述支撑台板上方设有两个边角处带有缺口的罩壳,S型输送带主体及其上的产品工装在罩壳内,且支撑台板上直线形沟槽及位于直线形输送带上的产品工装、上料工位与下料工位均置于罩壳外;所述罩壳上紧密并均匀布满冷却风扇;
所述支撑架一侧下方设有电机,通过电机驱动水平布置的S形输送带。
所述罩壳为金属罩壳。
所述支撑台板上还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
所述系统还设有排热装置,所述排热装置位于S型输送带正下方,用于进一步对产品进行散热。
所述排热装置为台阶形,且上部内径大于下部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博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08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分料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测试紧固件特性的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