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SB接口控制电路及从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90602.1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0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董鑫;刘哲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国都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G06F13/42;H03F1/3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巫苑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usb 接口 控制电路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SB接口控制电路及从设备,电路包括:包括USB接口、供电模块、稳压模块、监测模块和延时模块,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USB接口的电源输入端和监测模块,监测模块连接延时模块,延时模块连接USB接口的通讯端;供电模块用于在USB接口连接到主设备时,将电能输出经过稳压模块输出给USB接口;稳压模块用于在电能输出经过稳压模块时,将稳压模块两端的电压稳定在一固定范围;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稳压模块两端的电压,并输出一个监测信号给延时模块;延时模块用于将监测信号延时输出给USB接口的通讯端。本方案能够基于单一USB接口同时实现对主设备充电,以及与主设备进行USB通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SB接口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USB接口控制电路及从设备。
背景技术
带USB HOST接口的USB设备分为HOST(主设备)和SLAVE(从设备),只有当一台HOST与一台SLAVE连接时才能实现数据的传输。
目前电子产品中,因具备便携性高、可热插拔的优点支持USB HOST接口功能的产品越来越多。但基于USB协议的特性,从设备需要主设备使用USB接口对其供电。此时主设备无法在使用USB接口对主设备进行充电。然而多数情况下存在充电和通讯共存的使用场景,尤其是扩展底座类设备。当前常规解决方案为增加额外的充电接口,并单独做充电电路。
现有的解决方案,增加了额外的接口使得产品违背了外型轻薄化、简洁化的设计原则,给结构外观设计增加了难度;另外,额外增加的充电电路既增加了产品成本造价,又增加了故障率,使得产品可靠性能下降,给硬件设计增加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USB接口控制电路及从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USB接口控制电路,包括USB接口、供电模块、稳压模块、监测模块和延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所述USB接口的电源输入端和监测模块,监测模块连接所述延时模块,延时模块连接USB接口的通讯端;
供电模块用于在USB接口连接到主设备时,将电能输出经过稳压模块输出给USB接口;
稳压模块用于在电能输出经过稳压模块时,将稳压模块两端的电压稳定在一固定范围;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稳压模块两端的电压,并输出一个监测信号给延时模块;
延时模块用于将监测信号延时输出给USB接口的通讯端,通知主设备有从设备接入,以使主设备通过USB接口与所述USB接口控制电路进行通讯。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模块包括二极管D6和电阻R63,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接二极管D6的正极和电阻R63的第一端,二极管D6的负极和电阻R63的第二端接所述USB接口的电源输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21、R64、R119、R118和R102,以及运算放大器U33a,电阻R121的第一端接所述电阻R63的第一端,电阻R121的第二端接运算放大器U33a的反向输入端和电阻R119的第一端,电阻R119的第二端和运算放大器U33a的GND端接地,电阻R64的第一端接所述电阻R63的第二端,电阻R64的第二端接运算放大器U33a的同向输入端和电阻R102的第一端,电阻R118的第一端和运算放大器U33a的VCC端接电源输入,运算放大器U33a的输出端、电阻R118的第二端和电阻R102的第二端接所述延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模块为RC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模块包括电阻R120和电容C49,电阻R120的第一端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3a的输出端,电阻R120的第二端接电容C49的第一端和所述USB接口的通讯端,电容C49的第二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国都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国都支付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06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