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打印机喷头、生物打印机和管腔组织构建体打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9611.9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9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左潇;何峻轩;李意军;向杰;许子卿;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12 | 分类号: | B29C64/112;B29C64/209;B29C64/336;B29C64/20;B29C64/232;B29C64/393;B33Y30/00;B33Y4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打印机 喷头 组织 构建 打印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打印机喷头、生物打印机和管腔组织构建体打印方法。生物打印机喷头具有:生物墨汁流道,设置于生物打印机喷头内部;生物墨汁喷口,与生物墨汁流道连通,位于生物打印机喷头的喷射端的侧面;医用胶流道,设置于生物打印机喷头内部,与生物墨汁流道隔离;医用胶喷口,与医用胶流道连通,位于喷射端的侧面,并且,沿生物打印机喷头的轴向,医用胶喷口与生物墨汁喷口错位布置。生物打印机包括该生物打印机喷头。管腔组织构建体打印方法采用该生物打印机进行打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打印机喷头、生物打印机和管腔组织构建体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管腔组织构建体是人体自身管腔组织的替代品,例如,人工血管是在人体自身血管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作为人体自身血管的替代品。
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血管大部分是采用尼龙、涤纶(Dacron)、聚四氟乙稀(PTFE)等合成材料制成,由于人工血管内壁不具有天然血管的内皮细胞,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再次发生堵塞。
申请号为CN201910025832.1,发明名称为“管腔组织构建体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和3D生物打印机”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一种打印技术,可以将生物墨汁(包含生物砖,生物砖定义可以参考专利文献201610211570.4)打印于人工管腔(例如人工血管)的人工管腔内壁进行贴附,形成管腔组织构建体,使制备得到的管腔组织构建体具备真实血管的生物学性能。但是目前该打印技术制备超过10cm长度的管腔组织构建体有一定难度。为了适应临床的适应症(例如动静脉内瘘),就需要制备更长(例如长度大于等于30cm)的管腔组织构建体。
公开号为CN109514858A,发明名称为“一种多通道3D打印喷头及采用该喷头制造管道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3D打印喷头,包括多个挤出管道,多个挤出管道同轴且从内到外分层间隔设置,不同的挤出管道输入不同的打印材料,内侧的挤出管道的出口端伸出外侧的挤出管道的出口端。
公开号为CN107411844A、发明名称为“管腔组织构建体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在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外壁涂覆粘合剂的生物打印机1000,该生物打印机1000具备盛放粘合剂的容器、输送通道和粘合剂出口。具体涂覆时,粘合剂出口不动,通过使外壁相对孔口运动,粘合剂在压力作用下不断被挤出孔口以实现在外壁的内表面涂抹粘合剂。该专利申请中,采用将打印好的生物组织内壁与上述涂覆了粘合剂的外壁套装以得到生物构建体。
公开号为CN105647804A、发明名称为“生物打印机喷头及生物打印机”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生物打印机的同轴的双层流道喷头,其中第一流道供主材流体(生物墨汁)通过,第二流道(即外层流道)供辅材流体通过,内、外层流道朝向喷嘴出口方向减缩,从而方便辅材将流出的主材包裹以形成满足打印要求的颗粒状生物打印材料。即该文献中的喷头是形成打印所需的微液滴,无法实现生物墨汁与医用胶的同步涂覆。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打印机喷头、生物打印机和管腔组织构建体打印方法。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生物打印机喷头,所述生物打印机喷头具有:
生物墨汁流道,设置于所述生物打印机喷头内部;
生物墨汁喷口,与所述生物墨汁流道连通,位于所述生物打印机喷头的喷射端的侧面;
医用胶流道,设置于所述生物打印机喷头内部,与所述生物墨汁流道隔离;
医用胶喷口,与所述医用胶流道连通,位于所述喷射端的侧面,并且,沿所述生物打印机喷头的轴向,所述医用胶喷口与所述生物墨汁喷口错位布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生物打印机喷头的轴向所述生物墨汁喷口相对于所述医用胶喷口更靠近所述喷射端的顶面。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96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
- 下一篇:生物打印机和生物打印机的喷口余料刮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