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ogistic映射的混沌加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9163.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3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东;刘北圣;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21/2347 | 分类号: | H04N21/2347;H04N21/4405;H04N21/6437;H04N21/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邓治平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ogistic 映射 混沌 加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ogistic映射的混沌加密方法,应用于视频加解密传输,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所述的服务器作为发送端,所述的客户端作为收集端,步骤如下:步骤1:发送端采集视频,捕获视频帧;步骤2:设定视频帧采集帧率,并对采集到的视频帧进行编码;步骤3:对编码后的视频利用Logistic映射的混沌加密算法进行加密;步骤4:创建实时传输的网络传输协议RTP会话,发送加密数据;步骤5:收集端创建一个线程,利用创建实时传输的网络传输协议RTP会话接收数据包;步骤6:对接收到的视频利用Logistic映射的混沌加密算法进行解密;步骤7:对接收到的视频进行解码;步骤8:将视频帧用图片显示控件显示出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Logistic映射的混沌加密方法,可以高效安全地对实时视频进行加密的视频加密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视频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传输信息中视频内容越来越庞大。因此,视频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视频加密,是保护视频在传输中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出高性能的适合实时视频信息的加密算法是解决网上视频安全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视频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编码结构特殊,实时性要求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对现有的加密算法提出新的要求:实时视频加密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满足实时性、高效性。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有很多优秀的密码技术出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DES、IDEA和RSA等。但是由于视频具有数据量大,编码结构特殊,而且很多是实时视频,对实时性要求强,这些传统的针对文本的算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的视频基本都是数字视频,视频加密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可以对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然后再存储或传输。对视频信号可以在上述任何一个环节中进行加密。目前的视频加密技术种类繁多,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全部加密,它是对全部视频数据流用密码技术直接进行加解密的加密技术,它的安全性较高但是加密速度较慢;另一类是选择性加密,它是只选择性地加密重要数据的方法,提高了加密速度但是安全性不高,可能遭受攻击而被破解。具体还有一些算法,例如改变Huffman码表算法,它将通用Huffman码表改变(加密)后使用,并作为密钥,非法接收方没有这个特殊码表,就不能正确解码,但是一般改变Huffman码表会降低压缩率,而且密钥较长。还有Zig-Zag置乱算法、基于统计规律的视频加密算法、纯置乱算法等等。混沌系统与加密技术相结合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一个课题,混沌系统不仅可以快速生成大量的密钥,有效地提高加密速度,还具有非周期性、对初值与参数极度敏感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征,可以提供具有良好随机性的伪随机序列。虽然有大量的混沌加密算法面世,但是这些加密算法并不成熟,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研究高性能、更高速度的加密算法,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混沌加密算法迭代速度快,可以快速生成密钥序列,满足实时视频的实时加密需求。同时混沌序列的随机性,以及混沌映射对初值的敏感性都体现了算法的安全程度较高。本发明针对视频的安全需求研究了高性能的混沌加密算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Logistic映射的混沌加密方法,应用于视频加解密传输,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所述的服务器作为发送端,所述的客户端作为收集端,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发送端采集视频,捕获视频帧;
步骤2:设定视频帧采集帧率,并对采集到的视频帧进行编码;
步骤3:对编码后的视频利用Logistic映射的混沌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步骤4:创建实时传输的网络传输协议RTP会话,发送加密数据;
步骤5:收集端创建一个线程,利用创建实时传输的网络传输协议RTP会话接收数据包;
步骤6:对接收到的视频利用Logistic映射的混沌加密算法进行解密;
步骤7:对接收到的视频进行解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未经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91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