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通量变化的同轴度自动检测与纠偏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8731.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1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匀;张成;陈杰;李瑞涛;周建忠;李富柱;孟宪凯;郭俊;胡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G01B7/312;B21C51/00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1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通量 变化 同轴 自动检测 纠偏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通量变化的同轴度自动检测与纠偏机构,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工作台、夹持旋转机构、检测机构、纠偏机构及PC端控制机构。当待检测轴通过传感器所在区域时,由于同轴度误差会引起磁通量的变化,传感器记录磁通量变化数据并传回PC端控制机构,由此检测到磁通量变化时相对应的工件所在的位置,再由PC端控制机构控制三爪卡盘将所记录的工件的磁通量变化位置移送至纠偏机构,压头下压,从而达到同轴度的自动检测与纠偏的目的。本装置可自动检测轴类零件的同轴度误差并通过PC控制机构实现自动纠偏,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效率高等优点,以及很好的可视化和实用性,能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度自动检测与纠偏机构。
背景技术
同轴度,是表示被测零件的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偏离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轴程度。
随着机械产业的蓬勃发展,轴类零件产品的合格率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在机械领域中,通常需要对零部件进行同轴度检测,然而现阶段大规模生产轴类零件的工厂中对于零件同轴度的检测方法大多为打表法,这种方法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密切相关,效率低,准确性差,且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尤其是在批量生产中,打表法比较影响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人工检测技术中存在的效率低,准确性差等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轴度自动检测与纠偏机构,可完成对大多数轴类零件的同轴度的自动检测与纠偏工作,并且采用PC端控制工作台与压头的运动,精度高、操作简单,可控性好,提高了厂家对轴类零部件同轴度检测与纠偏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生产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同轴度自动检测与纠偏机构,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工作台、夹持旋转机构、检测机构、纠偏机构、PC端控制机构;所述的夹持旋转机构包括三爪卡盘,驱动电机Ⅰ以及三爪卡盘底座,用于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并负责工件的检测阶段的运动;所述的检测机构包括传感器支架与传感器,用于检测并记录工件的同轴度误差,将信号传递到PC端;所述的纠偏机构包括压头连杆,压头以及压头支撑板,用于检测完成后工件的纠偏工作;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夹持旋转机构有2个,包括三爪卡盘,驱动电机Ⅰ以及三爪卡盘底座;所述三爪卡盘底座通过双排导轨固定在工作台上,可在工作台上作直线运动;所述驱动电机Ⅰ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三爪卡盘底座上;所述三爪卡盘与驱动电机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压头连杆的启动与停止由所述PC端控制机构控制。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检测机构包括传感器支架与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传感器支架上,通过数据线与PC端控制机构连接,所述传感器支架通过对称分布的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传感器支架上设有可产生磁场的部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头与压头连杆通过螺栓连接,压头连杆的末端与压头支撑板上的沟槽配合,使压头整体可沿沟槽方向作上下往复运动,压头连杆的启停由PC端通过驱动电机Ⅲ进行控制,压头支撑板焊接在工作台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同轴度检测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用于自动检测轴类零件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同轴度误差,并在检测到误差后自动进行纠正,工人只需要完成上下料的操作,避免了人工误差。
2.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对需要进行检测的零件参数无太多要求,通用性强。
3.本发明采用了检测磁通量变化来检测同轴度误差所在的位置,检测精度可达到0.1mm,高于其他同类型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87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