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6413.7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9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潘安;朱平;邵亭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陶特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6 | 分类号: | B07C5/36;G06F1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王东东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零件 加工 合格率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格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样,确定成品库中产品的总量,从成品库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产品,作为一组,再从成品库中选取同等数量的产品分为另一组;
(2)输送,将其中一组选取的产品依次放置在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传送至检测装置处,并对产品进行检测,再将另一组产品同样进行输送至检测装置处;
(3)检测,对两组输送的产品进行逐个检测,并做好区分,将两组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做好标记,检测完成后的产品继续通过输送带传送至下一步工序处;
(4)分类,样品检测后进行输送时,将做好标记的不合格产品取出进行收集,并将样品中合格产品通过输送带传送至下一工序;
(5)计算,对检测后的两组产品进行分别计算,算出不合格的产品数量与样品总量的比例,取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并做好记录;
(6)再加工,将取出的不合格产品进行返修,加工后的产品通过输送带传送至检测装置处,检测完成后将不合格产品取出,合格产品继续通过输送带传送至下一步工序处;
(7)存放,对样品中所有合格产品进行收集存放,将合格产品放入成品库,并做好标记以区分样品与成品库中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随机取样法进行取样,取出的两组样品数量相等,并分别通过输送带进行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不合格产品的缺陷进行分类,进行标记后暂时存放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零件依次通过输送带传送,每个零件之间的距离在5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输送带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转轮表面,输送带顶部与检测装置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转轮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两组不合格产品分开收集,两组产品进行计数后,将不合格产品全部放置至传送带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分两组计算,计算出两组样品的合格率,并统计出不合格产品中的各自缺陷的表现位置,如长、宽、高的缺陷和表面缺陷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两组数据计算后保存至计算机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不合格产品输送至加工装置处,无法满足加工质量的做报废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加工完成的合格产品继续放置在输送带上,并经检测后对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进行区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零件加工合格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合格产品集中存放,同时需要保证样品成品与成品库成品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陶特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陶特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64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