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脲基化合物作为肥料增肥剂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5810.2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常领山;张杰纯;朱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远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C11/00 | 分类号: | C05C11/00;C05G3/80;C05G3/40;C05G3/00;C05G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272400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脲 化合物 作为 肥料 增肥剂 应用 | ||
本发明属肥料改良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硫脲基化合物作为肥料增肥剂的应用,将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应用于肥料中作为微量元素补充剂和氮肥补充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活化土壤中难溶的钙镁等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吸收;替代微量元素补充剂,防止金属盐的添加导致土壤的板结;硫脲基的存在,参与五元环的螯合,起到协同增强螯合效果;在给植物补充微量元素的同时,给植物补充氮、硫元素,起到多重功效;有利于对于土壤肥力的修复和改善。使用方法简单多样,可单独施用,也可与尿素、叶面肥、水溶肥等肥料及水混合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肥料改良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硫脲基化合物作为肥料增肥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钙、镁、锌、锰、铁、铜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在自然界并不缺乏,然而可供植物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却普遍较少,其原因是这些元素极易在土壤环境中沉积为不溶性的盐类,或被土壤胶粒吸附而不可移动,导致无法被植物吸收利用。为了给植物补充微量元素,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土施含相应微量元素的无机矿物质,二是叶面喷施螯合肥。
无机矿物质价格较低,直接土施或水溶后土施都可以,其用量大、肥效期长,市场还可以接受。但是无机矿物质中的金属离子无法避免被土壤固定,利用率低,在环境中沉淀容易造成污染,或者因过量施肥造成无机盐中毒。
螯合肥的市场价格较高。螯合肥是由化合物与微量元素经过络合反应生成的可水溶肥料,生产过程包括水溶解、反应、浓缩结晶、分离、干燥等工序。常用的化合物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不可生物降解,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一般采用叶面喷施方式使用。叶面喷施的吸收速率较高,但吸收过程必须在溶液润湿叶面的状态下才能进行。由于喷施过程叶面吸附量有限,一旦水分挥发完吸收就停止,也很容易被降雨冲掉。因此,使用条件受温度、湿度、日照、风吹、降雨等影响很大,肥效期短,可能要多次喷施,耗费人工。
亚氨基二琥珀酸,英文简称IDH,其钠盐简称IDS,具有与EDTA类似的氨剂羧酸官能团结构,对微量元素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与EDTA相当;但其生物降解性极为优良,在环境中可完全降解,不会积累,是极少数的绿色化合物品种之一,在许多领域逐步取代普通的化合物产品。目前,国际上许多著名公司都在开发使用亚氨基二琥珀酸或亚氨基二琥珀酸盐的螯合肥品种,如波兰ADOB公司的“微力多TM”系列就是其与拜耳公司共享专利的IDH产品,美国Lidochem公司的Krystal Klear系列也是IDH产品。
发明专利“亚氨基二琥珀酸盐作为肥料增效剂的应用”(申请号:201510046910.8)公开了一种利用亚氨基二琥珀酸盐作为金属离子补充剂的应用。
但是并未有报道利用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补充剂的应用。同时,亚氨基二琥珀酸及其衍生物虽然具备了可降解和化合物的特性,但是其氮含量相对较低,并且不含硫元素,难以胜任土壤对增肥剂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所有的给植物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都是施用含有相应金属元素的肥料,长期施用会使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沉积过多,造成土壤的板结硬化,从而影响后季作物的生长发育。
目前市场上所有的给植物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都是施用含有相应金属元素的肥料,长期施用会使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沉积过多,造成土壤的板结硬化,从而影响后季作物的生长发育。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一种环境友好、可降解;兼具补充氮硫元素;同时防止土壤板结的肥料增肥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硫脲基化合物作为肥料增肥剂的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一种硫脲基化合物作为肥料增肥剂的应用,将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应用于肥料中作为微量元素补充剂和氮、硫肥补充剂: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远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远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5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