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84901.4 | 申请日: | 201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3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顾勇涛;刘斌;刘敏;江峰;王磊;白校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3 | 代理人: | 曹孝陈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汽车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100)、B柱结构设计:将B柱结构设计为金属-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复合B柱结构;
(200)、B柱铺层设计;
(300)、强度设计:参考已设计模型及铺层,运用ABAQUS进行仿真设计,有限元计算,包括建立网格模型,定义材料与截面属性,边界条件及载荷;分析对比三种模型计算结果,针对结果进行再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0)包括:
(110)、B柱结构包括金属B柱主体和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根据金属B柱模型以及尺寸、外观、性能、材料要求,定义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厚度,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边界位置;
(120)、根据现有模压工艺,规定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的相关重要尺寸大小,限定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孔边距离金属B柱本体的尺寸,胶层边距离金属B柱本体的孔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B柱主体和所述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通过胶层连接,所述金属B柱主体为高强钢B柱主体,所述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0)中定义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为厚度3.9mm;步骤(120)中限定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孔边距离金属B柱本体4mm,胶层边距离金属B柱本体的孔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包括:
(310)、网格模型建立:分别对金属B柱主体和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划分网格,形成有限元网格模型;
(320)、根据材料与截面属性建立模型;
(330)、边界条件及载荷:在B柱产品上施加两个工况,分别为:a、轴向压缩工况; b 、准静态三点弯曲工况;
(340)仿真结果计算:
(341)、轴向压缩仿真结果计算:轴向压缩采用显示动力学算法来模拟准静态过程;
(342)、准静态三点弯曲仿真结果计算:准静态三点弯曲仿真同样采用显示动力学算法来进行模拟改工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0)中,共分析三种模型:
HC420LA模型:1.5mm等厚截面金属模型,材料HC420LA;
B1500HS模型:1.2-1.4mm不等厚截面金属模型,材料B1500HS;
复合CFRP-金属B柱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0)中:a、轴向压缩工况,首先约束复合B柱加强板的下端6个自由度,再约束其上端的5个自由度,释放Z向平动自由度,在其上端下施加40mm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0)中:b 、准静态三点弯曲工况,首先约束复合B柱加强板的两端,共计9个自由度,再以直径120mm刚性圆柱体沿Y对复合B柱进行挤压,挤压位置在1/2处靠下,加载行程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41)中仿真结果如下:纯金属B柱加强板模型在压缩量达到13.7mm时,反力达到最大值28.9kN;复合CFRP-金属B柱加强板模型在压缩量达到13mm时,反力达到最大值43.7k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B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42)中仿真结果如下:对于金属B柱加强板模型,侵入量达到37mm时,仿真计算得到的反力的最大值为41.5kN;对于混合CFRP-金属B柱加强板模型,侵入量达到36mm时,在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的反力最大值为51.4k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49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