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理论的输送结构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83903.1 | 申请日: | 201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1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晶晶;朱恒毅;陆佳裕;冯良宇;张祖强;黄超;王晓萍;陈佩佩;王耿伟;梁骁;李志伟;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绿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65/32 | 分类号: | B65G65/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理论 输送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基于区块链理论的输送结构,包括:定位框架(1),调节装置(2),坡度输送装置(3),坡度检测仪(4),过渡滚轮(5),过渡弯板(6),控制系统(7),滑道缓冲器(8),吊仓(9);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1)矩形框架,其侧壁设有调节装置(2),所述调节装置(2)与框架(1)滑动连接;调节装置(2)上表面设有两组坡度输送装置(3)且与水平面有一定角度,两者螺钉固定连接,坡度输送装置(3)内部设有输送电机,并驱动过渡滚轮(5)沿着坡度输送装置(3)内部滑轨上下运动;所述过渡滚轮(5)下端设有吊仓(9),两组过渡滚轮(5)同步移动;在坡度输送装置(3)表面设有坡度检测仪(4);所述过渡弯板(6)位于坡度输送装置(3)弧形侧壁表面,控制坡度输送装置(3)水平边与倾斜边夹角,两者固定连接;所述坡度检测仪(4)、输送电机与控制系统(7)导线控制连接;两组滑道缓冲器(8)位于坡度输送装置(3)倾斜边内滑轨底部;
所述滑道缓冲器(8)设有阻尼飞轮(8-5);在阻尼器(8-4)一侧设有阻尼飞轮(8-5);
所述阻尼飞轮(8-5)设有阻尼轮(8-5-4);阻尼轮(8-5-4)外围设有飞轮壳体(8-5-5);
所述阻尼轮(8-5-4)包括:轮转轴(8-5-4-1),径向引导板(8-5-4-2),摩擦轮(8-5-4-3),阻尼风扇(8-5-4-4),阻尼叶片(8-5-4-5);位于中部的轮转轴(8-5-4-1)带动径向引导板(8-5-4-2)、摩擦轮(8-5-4-3)、阻尼风扇(8-5-4-4)转动,6个径向引导板(8-5-4-2)等角度分布,6个摩擦轮(8-5-4-3)沿着径向引导板(8-5-4-2)方向径向滑动也可绕自身轴转动,相邻引导板(8-5-4-2)限制摩擦轮(8-5-4-3)左右摆动,摩擦轮(8-5-4-3)自身设有减速摩擦装置;阻尼轮(8-5-4)沿轴向通透,其中一侧设有阻尼风扇(8-5-4-4),其带动阻尼叶片(8-5-4-5)旋转,为飞轮壳体(8-5-5)与摩擦轮(8-5-4-3)的降速摩擦过程降温;飞轮壳体(8-5-5)在阻尼轮(8-5-4)外围、相对静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理论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横向滑轨(2-1),竖向支撑钢(2-2),竖向滑槽(2-3),横向滑块(2-4),竖向调节孔(2-5),竖向滑杆(2-6),坡度调节板(2-7);所述横向滑轨(2-1)由两组型钢制成,两组之间通过竖向支撑钢(2-2)固定连接;横向滑轨(2-1)外壁设有横向滑块(2-4),其与横向滑轨(2-1)滑动连接;所述竖向滑槽(2-3)位于横向滑块(2-4)外壁表面,两者焊接固定,竖向滑槽(2-3)为一壁厚的中空管制成,且侧壁表面设有竖向调节孔(2-5);所述竖向调节孔(2-5)数量不少于5组;所述竖向滑杆(2-6)位于竖向滑槽(2-3)内部,两者滑动连接并通过竖向调节孔(2-5)卡接;所述坡度调节板(2-7)位于竖向滑杆(2-6)上部,其为一弧形板结构,表面设有“U”型孔,坡度调节板(2-7)与竖向滑杆(2-6)通过“U”型孔螺钉铰接、并可调整坡度输送装置(3)的仰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理论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调节孔(2-5)包括:边框(2-5-1),板框架(2-5-2),卡板(2-5-3),被卡柱(2-5-4),板滑槽(2-5-5),螺杆(2-5-6),手柄(2-5-7);位于顶部的手柄(2-5-7)与螺杆(2-5-6)连接,螺杆(2-5-6)穿过边框(2-5-1)与板框架(2-5-2)连接;板框架(2-5-2)与卡板(2-5-3)固定连接;卡板(2-5-3)为两组、上下排列,两者结合处各设有半个通孔,两组卡板(2-5-3)闭合时组合成一圆孔,并将穿过的被卡柱(2-5-4)锁紧,被卡柱(2-5-4)的另一端与竖向滑杆(2-6)固定连接;在边框(2-5-1)内壁四周设有板滑槽(2-5-5),板框架(2-5-2)带动卡板(2-5-3)在板滑槽(2-5-5)内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绿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绿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9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