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3900.8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3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史贤刚;付翔宇;史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协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1/34;F24F13/02;F23J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防工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包括烟雾报警器、与建筑室内连通的主风管、与主风管连通的副风管、固定于主风管内的双向风机、切换装置以及控制器,烟雾报警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双向风机电连接;切换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副风管内的进风板、水平贯穿进风板并与之滑移配合的导向杆、固定于导向杆端部上的封板、设置于封板与进风板之间的封闭气囊以及固定于副风管上并与封闭气囊连通的气泵,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进风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进风口;封闭气囊两侧分别与主风管平行于导向杆长度方向的两侧内侧壁活动密封。本发明具有排烟以及通风换气的效果,提升了风管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施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消防工程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由于建筑物火灾而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故而对于火灾的防范工作尤为重要。严重的火灾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同时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在进行建筑建造和建筑设施布置时,通常会设置消防火灾应急措施。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烟尘通常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危害的气体,同时还会遮挡住人们逃生的路线,严重威胁了在火灾中逃生的人们的生命,建筑中通常会设置应急排烟系统,减少火灾中的烟尘,从而提高了火灾中的人们的逃生成功率。
目前,现有的消防排烟系统通常包括设置于屋顶的风管以及风机,在发生火灾时,风机启动,使得屋内的烟尘通过风管排出建筑物,从而起到减少火灾中烟尘,提高火灾中人们逃生成功率的作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类排烟系统仅能排出建筑内的烟尘,无法在日常时实现建筑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功能单一,降低了风管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其具有排烟以及通风换气的效果,提升了风管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排烟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室内的烟雾报警器、竖直设置于建筑屋顶并与建筑室内连通的主风管、水平设置并与所述主风管连通的副风管、固定于所述主风管内并位于所述副风管下侧的双向风机、设置于主风管与副风管之间的切换装置以及固定于副风管上的控制器,所述烟雾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双向风机电连接;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副风管内并与副风管内壁固定的进风板、水平贯穿所述进风板并与之滑移配合的导向杆、固定于所述导向杆靠近所述主风管的端部上的封板、设置于所述封板与所述进风板之间的封闭气囊以及固定于所述副风管顶部上并与所述封闭气囊连通的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封板设置于所述主风管内,且所述封板的四处边缘分别与所述副风管的四处内壁齐平,所述进风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封闭气囊两侧分别与所述主风管平行于所述导向杆长度方向的两侧内侧壁活动密封,且所述封闭气囊两侧分别与所述副风管平行于所述导向杆长度方向的两侧内侧壁活动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生活状态时,封闭气囊伸张并封闭主风管,此时副风管通过主风管与建筑室内连通,且由于竖直的主风管封闭,有效防止了雨水沿主风管进入建筑室内,而当建筑室内的空气不新鲜时,双向风机启动,使得双向风机上侧形成负压,从而使得外界空气通过副风管以及主风管进入建筑内,交换了建筑内的空气,起到提高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效果;当发生火灾时,烟雾报警器检测到烟尘并传递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发送驱动信号至气泵以及双向风机,气泵抽取了封闭气囊内的空气,使得封闭气囊收缩,从而带动了封板朝向进风板移动,直至封板进入副风管,使得副风管封闭,此时,封闭气囊收入副风管,主风管连通,然后双向风机启动并反向鼓风,形成由建筑室内朝向主风管外流动的气流,从而排出了建筑室内的烟尘,提高了火灾中人们逃生成功率;故而该排烟系统同时具有排烟以及通风换气的效果,避免了大量管路的布置,提升了主风管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协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协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