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等级材质的异型小内径管材的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83750.0 | 申请日: | 201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连轶博;高欣;袁光华;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机金属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37/15 | 分类号: | B21C37/15;B21C23/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级 材质 异型 内径 管材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等级材质的异型小内径管材的生产方法,通过坯料准备→热处理→热挤压→检验的工艺流程,生产出长度在3m以上的双等级材质外方内圆管,本发明采用热挤压工艺一次生产出长度在3m以上的双等级材质外方内圆管,解决了传统生产工艺容易造成管材断裂、产品率极低的问题,有效简化了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合金材料的加工及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等级材质的异型小 内径管材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STMA511GR.MT316/316L双等级材质的外方内圆管,常用尺寸为此类异型小内口径管材,常规生产方法采用热轧方钢+机加工方式生产,因采用 深孔钻床进行打小孔,考虑到刀具顶杆强度和排屑问题,长度一般控制在1.5m以内,并 且加工道次多,最后还需要进行焊接,用于耐蚀环境压力管道存在一定危险。
对于长度较长的双等级材质外方内圆管,现有技术中没有对应的生产方法,采用上述 传统的生产工艺容易造成管材断裂、产品率极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等级材质的异型小内径管材的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等级材质的异型小内径管材的生 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挤压坯料:从圆形锻坯上按规定定尺切取短段,然后采用深孔钻和车床加工出所需尺寸的管状坯料,所述圆形锻坯使用通用径锻设备由方坯锻造而成,锻造比不小于4.5;
(2)热处理工艺:将管状坯料预热至1050℃,使用120系统感应炉加热管坯,先将感应炉以460V电压加热至1200℃,加入管状坯料观察并均温20-30s,使用感应炉以400V 加热至1260℃,加热过程中管状坯料测温点为1260℃,管状坯料头尾部温度控制在 1280-1300℃之间;
(3)热挤压工艺:对经过热处理工艺的管状坯料进行热挤压,挤压比14.5,氮气压力27-28MPA,充油压力26-26.5MPA,敦粗压力13±1MPA,突破压力27-28MPA,挤压速度260-300mm/s,形成外方内圆管。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圆形锻坯的外径为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管状坯料外径为158±0.5mm,长度为330mm,通孔20mm。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管状坯料头尾部加20mm保温垫,管状坯料进入感应炉内490mm±5mm位置,测温点位于345mm位置。传统管状坯料在热处理时,其头尾部的温度较低,容易发黑变色,造成闷车,易产生裂纹。本发明在管状坯料头尾部加上保温垫,能够 有效保证管状坯料头尾部的温度,防止发黑和产生裂纹,保证了热挤压的正常进行,有效 提高了成材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采用挤压模具采用平模。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挤压模40.7mm,挤压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热挤压工艺一次生产出长度在3m 以上的双等级材质外方内圆管,解决了传统生产工艺容易造成管材断裂、产品率极低的问 题,有效简化了生产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 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实施例一
生产STM A511GR.MT316/316L双等级材质的外方内圆管,尺寸为其工艺流程为:制备挤压坯料→热挤压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机金属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国机金属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CU刷写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非易失存储器的擦除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