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82B网碳的轧钢加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3534.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0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宋维兆;尹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0 | 分类号: | C21D8/00;C21D1/34;C21D6/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李振中 |
地址: | 830022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82 轧钢 加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82B网碳的轧钢加热方法,(1)预热段温度范围650‑750℃,加热时长40分钟;加热段温度范围1150‑1180℃,加热时长50分钟;均热段温度范围1040‑1060℃,加热时长40分钟;开轧温度为970‑980℃;上述四个区段的轧制时长均为75s/支,轧制节奏均为25s;(2)82B绞线钢的加热方法:钢坯加热过程中必须保证在断面及长度上的温度有较好的均匀性,避免轧制控轧控冷过程中因组织不均匀而产生网状渗碳体,其控制标准为:断面温差<30℃,头尾纵向温差<30℃,(3)确定轧制节奏,根据加热温度制度,将原终轧速度由32米/秒降至29米/秒,每支钢的轧制时间由原68秒提高至75秒,根据加热时长和在炉钢坯支数计算出轧制节奏为25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82B网碳的轧钢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82B产品时,按照常见的加热模式,C、Mn、Cr元素偏析严重,容易形成中心网状渗碳体,简称网碳,对下道工序拉拔容易出现笔尖状断裂缺陷,影响产品的后期深加工。此种加热方法对抑制或减轻中心网碳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82B网碳的轧钢加热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或消除82B网碳的产生,提高产品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控制82B网碳的轧钢加热方法,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操作:(1)确定82B绞线钢加热温度控制标准及加热时间控制标准:预热段温度范围650-750℃,加热时长40分钟;加热段温度范围1150-1180℃,加热时长50分钟;均热段温度范围1040-1060℃,加热时长40分钟;开轧温度为970-980℃;上述四个区段的轧制时长均为75s/支,轧制节奏均为25s;(2)82B绞线钢的加热方法:钢坯加热过程中必须保证在断面及长度上的温度有较好的均匀性,避免轧制控轧控冷过程中因组织不均匀而产生网状渗碳体,其控制标准为:断面温差<30℃,头尾纵向温差<30℃,烧钢方式控制参数如下:a、预热段,煤气热值2400 Kcal/kg;b、加热段:上加调节阀开度50%、烧嘴全开,烧嘴蝶阀开度均为30%,下加调节阀开度30%、烧嘴全开,烧嘴蝶阀开度均为40%,煤气热值2400 Kcal/kg;c、均热段:上均调节阀开度10%、上均第一排烧嘴全开,烧嘴蝶阀开度为10%,其它上均第2到第4排烧嘴全关闭,烧嘴蝶阀开度为0%;下均左右调节阀开度10%、下均左右烧嘴全开,烧嘴蝶阀开度5%,下均中调节阀开度5%,下均中烧嘴全开,下均中烧嘴蝶阀开度2%,煤气热值2400 Kcal/kg;(3)确定轧制节奏,根据加热温度制度,将原终轧速度由32米/秒降至29米/秒,每支钢的轧制时间由原68秒提高至75秒,根据加热时长和在炉钢坯支数计算出轧制节奏为25秒。
由于82B绞线钢碳含量高,属于共析钢,C、Mn、Cr等元素偏析极易产生网状渗碳体,钢材在拉拔和扭转时极易发生脆断,主要表现为笔尖状断口和杯锥状断口。要消除或减轻82B网碳产生,主要控制手段一是炼钢控制铸坯偏析度,另一方面通过轧钢环节控制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来避免中心网状渗碳体的出现,从而获得较大比例的索氏体以保证盘条的综合性能。
在轧制过程及冷却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经过上述加热方式实践,加热炉出炉钢坯断面温差25℃,纵向长度温差30℃,达到了目标温度;12.5mm82B产品成品索氏化率由原80%达到85%,抗拉强度由原1160MPa上升到1180MPa,产品断面晶相显示为索氏体+少量珠光体,金相图显示98%区域未出现网状渗碳体,网状渗碳体组织分布占比<2%,达到2级以下,塑性及力学性能明显改善,综合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