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2983.9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0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任静;陈松林;李强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137;A47G2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袁雪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仓储 物流 调度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和方法,该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包括:出料输送线;至少两个储料库,各储料库均设有取料机构;中转输送线,中转输送线呈环形设置,储料库和出料输送线位于中转输送线外圈的相对两侧,中转输送线与出料输送线的接驳位置设有推料机构;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包括筛选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取料机构、推料机构和筛选模块电连接,筛选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条件确定其中一储料库作为目标储料库,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取料机构将目标储料库内的物料移送至中转输送线的预设位置,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推料机构将物料自中转输送线推送至出料输送线上。本发明的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储料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餐饮业也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通过自动化的仓储物流线可实现从菜品储存到自动传菜等一系列动作。但传统的仓储物流线通常采用单线一对一调度,例如,一个储料库对应一条传菜输送线,一个储料库中需要存储所有菜品才能满足用户的点餐需求,储料库的库存利用率低,灵活性差,并且在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堵塞。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和方法,可实现各储料库之间的灵活调度,能够有效提升储料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能够有效避免因单线一对一调度而导致的缺料问题。
一种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包括:
出料输送线;
至少两个储料库,各所述储料库均设有取料机构;
中转输送线,所述中转输送线呈环形设置,所述储料库和所述出料输送线分别位于所述中转输送线外圈的相对两侧,所述中转输送线与所述出料输送线的接驳位置设有推料机构;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筛选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取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和所述筛选模块电连接,所述筛选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条件确定其中一所述储料库作为目标储料库,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取料机构将所述目标储料库内的物料移送至所述中转输送线的预设位置,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推料机构将所述物料自所述中转输送线推送至所述出料输送线上。
上述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在工作时,根据效率优先原则,筛选模块优先将输送距离最近的储料库确定为目标储料库,控制模块控制对应的取料机构将目标储料库内的物料(例如菜品)取出并移送至中转输送线的接驳位置,控制模块控制推料机构将物料推送至出料输送线上,再经由出料输送线便可将物料输送至指定位置(例如点餐桌位);当输送距离最近的储料库内没有所需的目标物料时,筛选模块将输送距离次邻近的储料库确定为目标储料库,对应的取料机构从目标储料库内调出物料至中转输送线的预设位置,物料经由中转输送线流动至与出料输送线的接驳位置时,通过推料机构可将物料推送至出料输送线上。本发明的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可实现各储料库之间库存的相互调用,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储料库的利用率和灵活性,并且出料输送线能够接收各储料库内的物料,能够有效避免因单线一对一调度而导致的缺料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输送线的数量与所述储料库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出料输送线与所述储料库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中转输送线外圈的相对两侧,所述中转输送线对应各所述出料输送线的接驳位置均设有所述推料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转输送线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信息识别模块,所述信息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物料的信息进行识别;所述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用于对所述中转输送线上存在异常的物料进行回收。
一种仓储物流线调度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仓储物流线调度系统,该仓储物流线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点餐指令,读取所述点餐指令中包含的目标餐品及点餐桌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2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型有机固废炭气化炉的主体结构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网络远程控电系统